台退役将领坦言:缅甸只有中国能救!美媒哑口无言

绮山阅览过去 2025-03-31 03:53:44

文/编辑:小西

缅甸地震,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直言“能真正支援缅甸的只有中国”。

72小时生死时速

“从接到求援到包机起飞,中国只用了不到12小时。” 缅甸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目光迅速聚焦。

作为全球地震救援的标杆力量,我国此次行动再次印证了什么是大国风范。

我国救援队携带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能在通信中断的灾区实时绘制三维地图,精准定位被困者位置。搭配热成像无人机,夜间搜救效率提升60%以上。

汶川地震时我军伞兵只能盲跳震中,如今我们有了透视废墟的能力。生命探测仪、液压破拆工具组等20吨设备,可连续作业72小时,足以突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救援死穴。

此次缅甸震区临近云南横断山脉,复杂地形与余震频发考验着救援技术。我国救援队队员在云南鲁甸地震中积累的山地滑坡处置经验,成为破局关键。

28日23时缅甸发出求援,29日凌晨我国应急管理部完成队伍集结、航线审批、物资装载。

反观美国承诺援助却要等国会拨款,印度还在协调军地关系,而中国已抵达灾区。

帅化民的对比一针见血。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救援队包含应急总医院12名外科专家,可现场实施开颅、截肢等高风险手术,这在国际救援中极为罕见。

信任争夺战

美国制裁缅甸军政府的文件还锁在抽屉里,中国救援队已开始搭建野战医院。这场跨国救援背后,是大国影响力的隐形角力。

缅甸的地缘价值早已被各方盯紧。作为印度洋与东南亚的陆路枢纽,中缅经济走廊承载着“一带一路”关键项目,而美国“印太战略”也将其视为遏制中国的前沿。

2024年缅北冲突期间,中方特使三度斡旋促成停火,为此次救灾协同奠定政治基础。

两岸关系则在帅化民的表态中若隐若现。这位台军前联勤署长直言“台湾没有能力组织跨国救援”,恰与大陆的快速响应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日本能登地震时,台湾当局高调捐款1.5亿新台币,却因缺乏专业队伍,最终只能委托民间组织象征性参与。

西方叙事的破绽在事实面前暴露无遗。《纽约时报》渲染“中国借救灾渗透缅甸”,却选择性忽略两个关键事实:一是缅甸主动请求中国援助,二是美国对缅制裁使西方NGO难以进入。

中国救援队员在震区搭建5G基站时,美国承诺的2000万美元援助仍在走流程。

结语

“最快的救援速度,就是最好的外交语言。” 缅甸地震发生72小时后,中国救援队从废墟中救出第37名幸存者时,现场响起的掌声超越了国界与意识形态。

当某些国家还在计算时,中国早已用行动写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篇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