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圆明园中的这处遗址,曾经华丽无比现只剩断壁残垣,残缺也是一种美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800年的古都史,在这座城市中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大小胡同,京味十足。但是当游客走入北京这座城市中,映入眼前的却是高楼大厦,一环接一环,虽然有平坦的道路,而且到处绿化也不错,但总看不到北京古城的影子,除非你到北京天安门,也只能通过故宫,来感受一下。其实在北京还有很多的历史遗迹,虽然早已破败不堪,但却非常值得一去。
大水法是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一部分。是以西洋式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组喷泉为主体的景观。“水法”在清朝时期的意思是人工喷泉,因此用大水法命名。西洋楼是中国首次仿建的欧式巴洛克风格园林。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七公顷。大众熟知的残石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一景,由于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遂成为圆明园的标志。
从复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水法朝南,建筑造型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原有一狮子喷水,可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椭圆菊花式喷水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侧还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如此奇景,如今只能凭我们的想象去体会了,真是遗憾!
众所周知首次遭到破坏的是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抢烧,但是大火熄灭后,很多建筑还算完整。1870年有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的照片,景色依然楚楚动人。只是后来民国时期,很多人开始在圆明园中寻找珍奇异宝。挖地寻找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拆下建筑物上的木材,还有圆明园中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全部被搜罗净尽。在加上后来的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湖山之胜遂荡然无存。所以破坏圆明园的不仅仅是外国人,还有我们国人自己,要怪就怪当时的贫苦,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不高,才让这样一座稀世珍宝园林,只剩下残垣断壁。
现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里,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去圆明园就是去看这些残骸的,想想当初中国的落后,更感激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还看到了当时皇室的奢靡浪费,花了那么多国库,修了个园林,结果被外国人一把火烧没了,所以这些残骸也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回味历史,在这里你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历史的沉重,祖国为什么要不断强大。虽然横店的圆明园基本上是按照1:1仿建的,但绝对无法替代这个残园的地位,因为这里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教育意义。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圆明园,对于这个被破坏的园林都有哪些要说的,欢迎在评论处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