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来自广东某头部设计院的粉丝向我们“爆料”,称这家曾经的“设计巨擘”也终于扛不住了,工资实发仅有2000+,让人不禁感叹,“设计界”的“喜剧”又添新篇。
粉丝的描述,简直就是职场版的“悲喜剧”。“行情都烂成这样了,还想着上市,只能压榨底层了。”这句话,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上市梦”。然而,现实总是那么“骨感”,当“上市”二字成为压在底层员工身上的“大山”,一切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现在离职要签承诺书,强迫你承认和单位没有纠纷,防止你离职后找单位打官司。”这简直就是职场版的“分手协议”。设计院的法务团队,似乎成了员工与单位之间的“鸿沟”,让“维权”二字变得遥不可及。
粉丝回忆,去年市政板块还风光无限,年收入30w+,但转眼间,月发三四千的“常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今年,市政院的“降薪风暴”更是席卷了所有人,两次降薪,仿佛是职场的“连环计”。
“领导层面也都降了”,粉丝的话中带着一丝无奈。然而,降薪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上市”的阴影。领导层的“入股”,成了难以抽身的“枷锁”,仿佛是“上市前的割韭菜”。
粉丝透露,目前大家还没有人离职,也没有人去仲裁,都在“观望”。设计人难啊,面对单位的“法务团队”,“维权”之路似乎更加崎岖。
“但如果单位做法太过分,不排除也搞个集体按手印抗议,到时给您整个大新闻。”粉丝的这句话,充满了“黑色幽默”。职场的“抗议”,或许成了“最后的倔强”。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揭露了某世界500强上市设计院的“欠薪门”。财报数据光鲜亮丽,市盈率亮眼,但员工的工资却被“欠”了大半年,只给交着社保,工资一分不发。这种“创造利润”的方式,让人不得不感叹,“设计院的利润,原来是靠欠薪来实现的啊!”
设计院上市,除了将“割韭菜”的范围从本家员工扩大到全体股民,似乎并没有带来其他“正外部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线建设,这些在设计院的“字典”里,仿佛成了“陌生词汇”。全靠剥削“画图匠”获取利润,这简直就是“旧社会小手工作坊”的翻版。
设计院忙着上市圈钱,除了让某些人的腰包更鼓,给了某些人克扣员工工资的理由与动力,对社会的贡献似乎微乎其微。这种行为,不仅是道德上的缺失,更是法律上的“红线”。欠薪、降薪得来的利润,严格来说都是违法所得,与“抢劫”无异。
设计院的“套路”,让人哭笑不得。明明可以直接抢,却非要让你再顺便“肝图”,仿佛在说,“你这是在培训,只是我们不收培训费而已。”等到“毕业”的那天,设计院就会说,“你这人真是太负能量了,我都给你平台让你做设计,让你实现人生价值了,你居然跟我谈钱?真是太low太没有情怀啦!”
这,就是设计院上市背后的“降薪风暴”,一场职场的“喜剧”,让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在职场的“大风大浪”中,我们不仅要学会“自嘲”,更要学会“自救”。毕竟,在这场“喜剧”中,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