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要你变成一只'鸟',好好做你的'鱼'吧!”我笑着对女儿说。
可我知道,曾经我也和许多父母一样,的确希望女儿能变成一只翱翔天空的“鸟”。
女儿小时聪敏机灵, 能歌善舞,获得过幼儿园和就读学校“健美儿童”、“优秀学生”、“乒乓球赛第一名”、“十佳乐手”以及我市“电视台少儿电子琴比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开始不喜欢上学,讨厌做作业,不再外出疯玩,也没有了欢愉的歌声。当时的我,以为女儿在偷懒,或者青春期性格使然,没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更没合理有效的去引导。女儿毕业后来到社会,工作不理想决定辞职。我们先是一味阻拦,后又表现出厌烦和无奈。因看不得女儿呆在家,在没有考虑充分的状况下,又强行要求女儿去创业。
回忆这一切,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女儿的据理抗争和耐心说服,加上心理学知识及许多关于爱和幸福知识的陶冶,终于让我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负有独特的使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轨迹。真爱孩子的父母,必须无条件的信任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充满喜悦的接纳孩子,毫不犹豫的支持孩子,切实可行的帮助孩子。
古希腊医生希波拉底按人格气质多种特征的不同组合,将其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内—外向人格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占优势和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虽然大多数人的人格气质类型是中间型或混合型,但世界上没有人格气质完全相同的人。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注重类型的转换 ,使外向理想型价值取向占据了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普遍认为一个人最理想的人格气质状态是外向。实际上,每种人格气质各有优劣,无所谓好坏,更不可比较。它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决定一个人品质的优劣。如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属于多血质,数学家陈景润属于抑郁质,俄国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赫尔芩是多血质,克雷洛夫是黏液质,果戈里是抑郁质。但如果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正好适合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便会觉得得心应手,从而对工作保持浓厚的兴趣。反之,则会增加心理负担,带来诸多烦恼,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与生俱来,由其基因构成和生理结构决定。有什么样的气质类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要学会识别、尊重和合理抉择。
如今,我已深深理解女儿为什么喜欢安静?为什么抗拒喧嚣和嘈杂?为什么渴望和坚持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女儿是一条喜欢潜在水里的“鱼”,而非一只展翅振飞的“鸟”。鱼儿向往的是“大海”,而非“天空”。
我愿女儿永远是一条幸福快乐、自由自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