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仕强教授曾说:
“父母是孩子的福田,孩子也是父母的福报。”
亲子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本应是世间最温暖的羁绊。
可很多家长!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时常会陷入一定的误区里。
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与孩子相处。
结果呢,时常会用用一些错误的方式,亲手将这份福气撕成碎片。
举个例子来说:
家长最大的愚蠢,是在3个方面,“耗尽”孩子的福分!

父母无德,子女福薄
莫言曾回忆童年。
在饥荒年代里,母亲将全家唯一的饺子递给了乞丐。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让他明白:“德行才是传家宝”。
反观有些家长!
占小便宜时让孩子望风,邻里纠纷时教孩子撒泼,把市侩当作生存智慧。
更可怕的是,一些“双面人”父母。
他们在外笑脸迎人,回家却把孩子当情绪发泄桶。
某心理咨询机构数据显示,67%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源自父母言行分裂的成长环境。
就像曾仕强先生说的那样:
“你现在怎么对孩子,孩子未来就怎么对你。”
当父母把自私当精明,那么,孩子的人生底色注定是灰暗的。

格局太小,折断翅膀
李玫瑾教授一针见血:
“底层父母从不尊重孩子,却要孩子处处顺从。”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
孩子想学艺术,父母骂"没出息";孩子分享创业想法,换来一句“别做梦”。
这种精神绞杀,比贫穷更可怕。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请及时改变了。
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北大女孩王心仪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贫寒家庭里,她的母亲坚持认为:“读书,才是看世界的路”。
正是这份远见,让女儿从玉米地走进未名湖。
而某机构调研显示:
48%的“小镇做题家”在职场受挫,根源竟是父母从小灌输“除了考试其他都是玩物丧志”。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言语如刀,割裂福缘
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揭示:
父母常说“你不行”,孩子真会成为废物。
家长犀利的言辞,会变成一种心理暗示,让孩子失去成长的勇气。
举个例子来说。
33岁的啃老族范成金,童年记忆里全是“你成事了,狗都能成事”的嘲讽。
这种语言暴力,就像是诅咒一般。
还有一种隐蔽的打击,那就是一些家长常说的“为你好”。
比如,一些家长习惯这样:
①孩子选衣服,他会说:“你什么眼光!”
②孩子选专业的时候,他会说:“你不懂,要听我的”。
家长这样的言语,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武汉大学追踪研究发现:
这类家庭的孩子,35%出现决策障碍,24%产生抑郁倾向。
用曾仕强先生的话来说:
“因果很近,你怎么教孩子,孩子就怎么回报你。”

写在最后
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作为家长,与其焦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不如先修炼自己的德行、拓宽自己的格局、管住自己的嘴巴。
要知道,真正的福气:
不是留给孩子金山银山,而是活成让孩子骄傲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