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三次荣获特等功,却默默无闻地生活了几十年。这,真的是我们应该的吗?
隐秘的战功
1924年出生的张良荣老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经历过贫苦的童年,为了生计奔波,甚至在1948年遭遇了国民党士兵的暴力。苦难的经历,却也磨练了他的意志。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在1948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淮海战役,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年青的张良荣担任班长,在小葛庄的战斗中,面对五辆敌军坦克的猛烈进攻,他临危不乱,指挥部下英勇作战,最终成功炸毁了所有坦克,荣获了他的第一枚特等功。如此惊人的战绩,想来也并非易事。
渡江战役,惊涛骇浪,危机四伏。作为先遣队员,张良荣在渡江过程中遭遇了敌人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顺利渡江,他潜伏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默默地承担着风险,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再次荣获特等功。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勇气和毅力!
西南剿匪,山高路险,环境恶劣。在剿匪战斗中,张良荣凭借着自己从小积累的农耕经验,带领战友们开垦土地,解决了部队的粮食问题,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因此获得了第三枚特等功,以及一等功、两枚战役庆贺章和一枚三等功。这不仅是军事才能的体现,更体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迟来的荣誉与平静的生活
1955年,张良荣退役回到家乡,过上了平静的务农生活。他从未对任何人提及自己的战功,将那些辉煌的过去深藏于心。他的谦逊低调,令人敬佩。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真正的英雄早已牺牲。
直到2019年,人民日报的报道才让这位三次荣获特等功的老兵的事迹被世人所知。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孙涛的调查,让沉寂多年的荣誉重见天日。起初,张良荣老先生还有些抗拒接受如今的优待医疗和定期抚恤金,或许,在他看来,这些荣誉早已不必在意。这,也正是那些老一辈革命军人的朴实与伟大之处。
我们该如何铭记?
张良荣老先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无数默默无闻、为国家奉献的老兵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保卫了国家的安宁,却甘于平凡,隐姓埋名。我们该如何铭记他们的功勋?该如何向他们表达敬意?
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也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关爱和照顾这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兵们,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