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青赛决赛,澳大利亚96比33狂胜了新西兰。这个结果令人目瞪狗呆,新西兰此前和所有亚洲球队交手时,场场大胜,连打得最好的中国,也输给了他们15分。
如果当时我们战胜了新西兰,由我们去打决赛,结果会怎样?会不会又是一场国足0比7式的悲剧?这个设想令人不寒而栗。
老实说,以这支澳大利亚队的表现,如果中国晋级了决赛,大概率也会溃败,输多输少不好说。这支中国队与这支新西兰,基本上是同一级别的球队,如果半决赛时我们不是遭遇大面积伤病,完全是有机会拿下来的。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与这支澳大利亚的差距,至少是两个档次,距离大得令人叹息。
日本男篮在奥运会前后的出色发挥,河村勇辉的超级表演,让部分球迷觉得小个子很吃香,认为现在是小球时代,中国男篮选材时过于看重身高,是一条错误路线,应该学习日本挑选和培养小个子球员。当时我写文章《大快灵永远碾压小快灵》《河村勇辉超级热血,但篮球依然是巨人游戏》。
日本人其实并不是喜欢矮个子球员,他们只是找不到好用的高个子而已。而澳大利亚正是这样一支巨人球员,他们阵容中,个子最矮的控卫,也超过了一米九。这支巨人球队,对抗和技术都是以往中国队的pro max版,轻松碾压了整个亚洲,连他们的澳洲老对手新西兰,都被轻松击溃。
我认为中国男篮正常发展下去,击败新西兰是迟早的事,但与澳大利亚的差距,是不是永远没法填平?
男篮在历史上,其实战胜过全主力的澳大利亚。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夕,在中国举办的斯坦科维奇杯,吸引了希腊、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强队参赛。由于是大赛前夕,这些队伍都是全员主力,并不是平常的旅游队,帕克、诺维茨基、斯潘诺里斯,以及后来被伤病战胜的博格特全部在列。这支希腊,后来在世锦赛上击败了拥有詹姆斯、安东尼、韦德和保罗的美国队。
那届斯杯,中国与澳大利亚都小组垫底,最后在争夺第五名的比赛中遭遇。中国63对61战而胜之,我记得最后是姚明投出了绝杀球。
虽然只是热身性质的比赛,但以当时那两支队伍的实力看,即使是正赛,也同样是有机会的。
换句话说,我们够得着澳大利亚的情况,基本得是我们处于人才鼎盛,而对手又恰好人才凋零,连博格特都在打主力中锋的时期。换了别的时候,确实差距遥远。
说来有趣的是,在体育运动上,各个国家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波浪式的,某段时期突然井喷出一个黄金一代,某段时期又黯淡凋零。比如阿根廷男篮,当年吉诺比利、诺西奥尼、奥伯尔托、斯科拉、普里吉奥尼、德尔菲诺那一代人配合真是行云流水。
这批人单拉出来,成就最高的吉诺比利,在NBA里大概也只能算个边缘超巨而已,其他球员很多都只是替补。但他们组合到一起时,全部由超巨组成的美国队,也常常拿他们没办法。2002年世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这支金色阿根廷两度击败美国梦之队。
但随着这批人老去淡出,现在的阿根廷也深陷低谷。就不说奥运会了,他们甚至未能够从2023年的男篮世界杯南美区的预选赛出线。
中国男篮的本质问题,我认为就是在三大中锋退出来的人才低谷,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在谈论体制会更显得深刻,但我认为体育运动事实上没那么玄,人才结构基本上决定了一半。
从这届亚青赛看,我们在传统亚洲地区人才仍然是最充足的。在加入归化之前,我们事实上仍然是亚洲最好的球队。昨晚我们战胜东道主约旦,获得第三名,在原亚洲球队中排行第一。
说回澳大利亚,他们一直是世界强队,最强的情况下,或许可以打到世界第二。他们的对抗能力略强于欧洲球队,或者说比欧洲球队更喜欢身体对抗,但在战术纪律和技术细节上,是比塞尔维亚、西班牙和立陶宛这些欧洲强队弱一点的。
澳大利亚从未战胜过美国队,而立陶宛、西班牙、塞尔维亚都战胜过。换句话说,澳大利亚很强,但还没那么玄乎,毕竟顶级的欧洲强队,我们也是掰过手腕的,这些历史记忆,对激励未来中国男篮的成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