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美国社会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焦虑。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整个国家似乎都在为特朗普的新政而疯狂。
在华盛顿特区,抗议人群挤满了国家广场。“放手!(HANDS OFF)”的呐喊声响彻云霄。一位戴着“让美国再次理智”帽子的中年教师告诉记者:“这不是治国,这是一场豪赌。”
类似的场景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同步上演,甚至蔓延至欧洲的柏林、巴黎和伦敦,海外美国人也纷纷集会反对特朗普的政策。
民主党众议员杰米·拉斯金在集会上痛心疾首:“我们正在见证墨索里尼式的政治+胡佛经济学的危险结合。”
与此同时,另一场恐慌正在超市和电器卖场蔓延。
在纽约皇后区的一家百思买,货架上的中国产电视机早已销售一空。
50岁的建筑工人佩格罗跑遍三家商店,最终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让店员为他保留最后一台库存。“我知道这很疯狂,”他擦着汗说,“但听说下周价格就要涨20%。”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美各地上演,日用品的抢购潮让零售商措手不及。
亿万富翁马克·库班甚至公开呼吁民众囤货:“从牙膏到肥皂,能存多少存多少。”
这场混乱的源头,是特朗普突然宣布的全面关税政策。
4月2日,他宣布对全球商品加征10%关税,对中国、越南等国则针对性地将关税提高到30%以上。这位以“交易的艺术”自傲的总统坚持认为,此举能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实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
经济学家们的警告正在变成现实。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分析显示,新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食品价格上涨2.8%,汽车价格飙升8.4%,相当于普通家庭每年多支出3800美元。
实际上,特朗普发动的这场贸易战可能适得其反。
以越南为例,这个东南亚国家为了规避美国拟征收的46%关税,主动提出“零关税”方案。但如果实施零关税,相当于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越南对美出口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美国贸易逆差反而可能扩大。
这种悖论让各州政府坐立不安。
加州州长纽森公开向全球喊话:“请不要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等同于所有美国人的意愿。”作为美国最大的经济体,加州的进出口贸易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简直像是清朝“东南互保”的现代版。
在华尔街,焦虑情绪同样在蔓延。
道琼斯指数两天暴跌超2200点,标普500指数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季度跌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高管私下表示:“这就像看着一列失控的火车,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但就是停不下来。”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风暴中心,特朗普本人却显得异常平静。
当美股暴跌、全球市场震荡时,他被拍到在佛罗里达州的高尔夫球场悠闲挥杆。他在社交媒体上继续夸口“中国比我们更受伤”,同时敦促美联储尽快降息。甚至在抗议席卷全美的4月5日,他依然去打高尔夫。
这种反差让普通美国人倍感愤怒。在芝加哥的一个社区集会上,单亲妈妈玛丽亚抱着三岁的女儿哽咽道:“他当然不着急,他这辈子都不用担心买不起奶粉。”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开始精打细算。一些社区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人们用多余的日用品交换急需的食品。
更令人震惊的是,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段视频,声称股市崩盘是“故意”的,目的是让美国中产阶级最终受益,还说巴菲特赞扬特朗普正在做出50多年来“最好的经济举措”。
这一言论引发轩然大波,连巴菲特的公司都紧急发布声明,称所有关于巴菲特支持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报道均为虚假信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则直接反驳特朗普,称关税“远超预期”,可能导致通胀加剧和经济衰退。
当特朗普坚持“短痛换长赢”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这场豪赌,到底是谁在付出代价?而最终,又由谁来买单?美国普通人,是不是会成为特朗普新政的牺牲品?历史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