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解锁民国传奇女子的非凡人生

文史汇观 2024-10-17 05:58:42

在晚清到民国的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有一位奇女子,她的名字叫吕碧城。

吕碧城出生于 1883 年的安徽旌德,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吕凤歧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家中藏书丰富,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吕碧城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与才情。她 5 岁便能吟诗,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然而,命运却在她 12 岁那年发生了转折。这一年,她的父亲吕凤歧突然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吕家没有男嗣,只有吕碧城和母亲以及几个姐妹,族人见此情形,竟如豺狼一般,妄图瓜分她们的家产。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劫持了吕碧城的母亲,要将她们母女赶尽杀绝。

年仅 12 岁的吕碧城没有惊慌失措,她勇敢地四处联络父亲的朋友和学生,讲清原委,寻求援助。幸运的是,父亲的好友两江总督樊增祥收到求助信后伸出了援手,吕碧城的母亲得以获救。此事传开后,人们都对吕碧城的机敏勇敢赞不绝口,但她的未来夫家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了退婚。原来,吕父的离世已经让势力的夫家颇有微词,而碧城救母的行为又让对方觉得这个媳妇不好调教,将来肯定不会安分,不如趁早退婚。这对当时的吕碧城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让她暗暗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命运与男人拴在一起。

为了生活,母亲带着吕碧城投靠了舅舅。寄人篱下的生活本就艰难,可吕碧城心中仍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后来,塘沽距离天津很近,已得风气之先,吕碧城受到了先进风气的影响,想要继续在天津求学深造,却遭到舅舅的叱骂,舅舅指斥她不守妇道、不守本分,并且不允许她离开塘沽半步。吕碧城无法忍受,一气之下,在 1903 年只身离家,啥都没带就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

初到天津的吕碧城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但命运似乎对她另有安排。她偶遇了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老板娘很爽快地带着她回家住着了。之后,吕碧城听说舅舅手下的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就写信向方夫人求助。这封信阴差阳错地被《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看见了,英敛之被这封信的文采征服,亲自拜访吕碧城。经过一番交谈,英敛之决定聘请吕碧城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还请她到报馆里面居住。

吕碧城到报馆之后,如鱼得水,疯狂创作,很快就发表了一大堆水平较高的诗词作品,引起了圈内前辈的集体好评。她通过文字,极力宣传女性解放的观念,鼓励女子接受新式教育。她的观点新颖且犀利,迅速在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新女权运动的代言人。

1904 年,吕碧城和英敛之等人建立了北洋女子公学,她担任总教习兼国文教习。这个学校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女子学校,后来改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用心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随着女校不断发展,她也从教习升职为学校的监督,也就是校长。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女子公学停办,吕碧城离职。袁世凯成为总统后,聘请吕碧城担任总统府秘书。但不久后,她便发现自己的秘书职务只是一个闲差,袁世凯看中的是她在女界的名声。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吕碧城毅然辞去总统府秘书一职,离开政界,转而投身商界。凭借自己在北洋政府时积攒的外交关系,她开始和洋人合作经商,没想到她很有经济头脑,短短两三年的功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上海滩的富婆。

后来,吕碧城游历欧美,在国外的经历让她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她将原本的观念和西方平等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护生”为核心的动物保护理念。1928 年,吕碧城决心断荤,并开始致力于动物保护运动。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宣传自己的理念,为中国动物保护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3 年,61 岁的吕碧城在香港病逝。她的一生,虽然没有婚姻和子女,但却活得无比精彩,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传奇。她用自己的才华、勇气和坚持,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