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南墙亏损30%才悟明白“等待”的含义,可惜散户交易者难做到

野生的交易日记 2025-03-01 05:28:00

上周三早盘,隔壁工位小王自选股里一只股票突然直线拉升7%,我瞥见小王输入好股价和数字,手指悬在买入键上直发抖。

三年前,我想起发生在我身上同样的情形,我追高买入被套30%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小王犹豫片刻还是点了买入键,全仓杀入,看了我一眼,嘴里还念叨着“这次肯定跟你那次不一样”。

下午收盘时股价跌回原点,他瘫在椅子上苦笑:“主力这是请君入瓮啊!”

这种戏码,每天都在A股上演。

主力太懂人性弱点——他们用分时图的脉冲刺激多巴胺,用假突破撩拨贪婪,就像赌场把老虎机灯光调得炫目,让你误以为下一把就能中头奖。

去年我跟踪过一只光伏股,主力把“钓鱼线”画得炉火纯青。

第一天涨5%吸引跟风盘,第二天高开低走套住追涨者,第三天砸盘洗出止损盘,第四天却突然跳空高开开启主升浪。

那些在第一天就急吼吼进场的散户,成了主力免费的人肉垫脚石。

真正能吃到大肉的,是等股价站稳13日线、量能阶梯放大时从容进场的猎人。

其实也就等待几天时间,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等待的终极意义,在于避开主力的“成本狙击区”。

ChatGPT概念火爆时,某龙头股从30元启动,主力在50-55元区间反复制造“仙人指路”K线,吸引散户在主力成本区上方接盘。

我选择等它回踩突破缺口、周线MACD二次金叉时才出手,虽然少赚了前20%涨幅,但躲过了后续30%的洗盘暴跌。

这就像暴雨天开车——急着冲过积水可能熄火,等雨势稍缓再走反而更快。

散户交易者在交易中,会产生“等待焦虑症”。

尤其是看到股票上涨时,“等待焦虑症”会更为急剧。

因为手上有钱,不买股票就不会产生利润。

事实上,有时候的行情不买股票,反倒能战胜90%以上的散户交易者。

教你两招破除“等待焦虑症”:

建立“观察池”而非“交易池”:把看好的股票放入模拟盘,每天记录“若今日买入”的盈亏,三个月后你会惊觉:80%的冲动交易都是负收益。用条件单驯服手痒:设置“突破年线+量能同比放大30%”的预警,不到触发条件绝不交易。

去年有位大妈让我震撼——她账户常保持70%预留资金,只在每月末筛选“月线MACD金叉+北向资金连续流入”的股票。

今年9月暴起的那波行情,她没急着冲进去,而是等待中科曙光调整低点高于前一个调整低点才介入,两周时间稳稳拿走50%的收益。

而那些天天在分时图上厮杀的散户交易者,账户早已千疮百孔。

深夜复盘时我常想,股市和种菜本质相通:播种要等春雨,收割要待秋霜。

那些急着在寒冬撒种的农夫,注定颗粒无收。

下次你看到直线拉升时,不妨泡壶茶,把目光看向周线——真正的好票不会一天走完行情的。

就像真正的老茶客,从不会急着喝下第一泡。

高手交易者在股市等待,等的是确定性的机会。

0 阅读:33

野生的交易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