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30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自古以来就有和亲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宣太后的八子让秦昭襄王嬴稷和楚国的芈尧联姻,以此来拉近秦王国和楚王国的关系。
刘邦在位时,因一时大意,遭到“白登之围”,被困白山七日,最终成功脱身。于是,他接受了娄敬的建议,将女儿嫁给了冒顿单于,以求与匈奴和平共处。
这时,唐太宗李世民为加强两国友好关系,把慕容诺兰许配给弘化公主,使两国正式结成同盟。而这个时候,吐谷浑大汗也被吐蕃帝国牢牢的控制住了。
最开始的时候,吐谷浑还特意把慕容伏允可汗的儿子当作人质,以此来示好。但在慕容伏允可汗统治下,吐谷浑汗国因其强大的军力而与大唐接壤。
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李靖统帅,击溃慕容伏允可汗,慕容伏允可汗只得率部逃往西北。不过,慕容伏允还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下手中。
这是吐谷浑汗国不能容忍的。慕容诺诺是慕容顺当之子,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的身份。
而文成公主则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这也是历代以来,最为有名的一桩婚事,也正是因为如此,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两个国家才有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和平。
“安史之乱”,大唐已经是强弩之末,唐肃宗李亨和唐朝宗李豫都已经投靠了回纥汗国,成为了他们的盟友。
唐肃宗李亨,在帮助大唐平定安禄山的同时,已经无力再去攻打安禄山的军队。唐肃宗李亨曾将其女儿宁国郡主,与一名勇敢的回鹘人王结为姻亲。
因为唐王朝多次向回纥汗国求援,回纥汗国觊觎大唐的地利,所以与唐王朝的军队发生了冲突。唐德宗李适在与回纥汗国的战争中,落于下风,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唐德宗李适受李泌之托,与回纥汗国握手言和。唐德宗李适又把咸安公主嫁给了天亲可汗,这一举动让天亲可汗大为感动,并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而对于大唐来说,回剌就是一个天然的保护伞。而唐穆宗李恒,则为回纥汗国的崇德可汗,赐婚了他的妹妹太和公主。而这一天,正是回纥汗国覆灭之前,大唐与他的最后一次婚期。
第一,推动中美两国的和平与发展
两个国家的婚姻一旦建立,那就代表着两个国家的和睦。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结为连理,一连三十多年,双方相安无事,相安无事。
第二、推动汉人文化的交流
时至今日,西藏境内尚存有文成公主的雕像、画像,文成公主当年与吐蕃联姻。当然,也有不少大唐的典籍,以及农耕,织布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期间,吐蕃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汉族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为以后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推动两岸经贸交流
既然是合伙人,那么就有可能发生一些生意上的往来。让中美携手共赢,共图发展,共图繁荣。
第四,显示出唐朝的威严
唐朝身为一国,每次与郡主联姻,都会带来不少贺礼。那么,与大唐结为亲家,那就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那么,与唐国的公主结为亲家,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
“和亲”这个词,在中国古时候,是各国用来对付北方各民族的一柄利剑,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将一位王妃送给自己,就可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睦。这是一种极好的防护措施,同时也是一种对平民的庇护。
但是,她还是拿不定主意,要将江山社稷的重担,托付给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到底有多低。
参考文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