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健次北影节谈短片创作:好片子不分长短,我不虚此行

满分娱乐 2025-04-20 18:13:09

4月20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RF新血计划”评委见面会在京举行,评委会主席陈建斌携评委檀健次、崔睿、梁静、饶雪漫集体亮相。青年演员檀健次作为评委代表,围绕短片创作发表深度观点,其“优质作品不分长短,核心在于思想深度与艺术创新”的论断,引发行业对内容本质的热烈讨论。

作为首次参与北影节短片单元评审的演员,檀健次坦言此次观影经历堪称“创作灵感充电站”。他透露,在评审过程中接触到大量聚焦社会现实的创新作品,其中两部题材令他印象深刻:一部以女性更年期困境为切口,通过细腻的情感叙事打破社会禁忌;另一部则探讨AI与人类文化的共生关系,用科幻外壳包裹人文思考。“这些创作者用短片载体承载厚重议题,既大胆又精准,让我看到中国新生代导演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捕捉。”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出演短片时,檀健次展现出开放态度:“我曾认为长剧能提供更完整的表演空间,但这次评审彻底改变我的想法。”他强调,影视作品的价值应由“故事内核”而非时长定义,未来若遇到具备“深刻议题、强烈风格、独特视角”的短片邀约,将欣然尝试。这一表态被视为对传统影视工业“时长决定价值”思维的挑战,呼应了当下流媒体时代观众对内容浓度的更高要求。

评委会主席陈建斌亦表示,本届短片单元涌现大量“令人惊艳的新面孔”,年轻创作者们通过短片这一低成本、高灵活度的载体,大胆实验叙事手法与社会议题结合的可能。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影视行业两大趋势:

现实题材升温:在AI技术冲击、社会结构变迁的当下,创作者更倾向于用镜头记录时代症候,如女性议题、科技伦理等社会痛点成为高频主题;

内容消费迭代:短视频平台崛起促使观众审美门槛提升,倒逼创作者在有限时长内追求“每一帧都有信息量”的极致表达。

檀健次效应:演员转型背后的行业启示

从《猎罪图鉴》到北影节评委席,檀健次近年展现出的艺术追求轨迹,为演员职业路径提供新样本。其“不拒绝任何形式优质内容”的姿态,既是对表演边界的探索,亦是对行业固有偏见的打破。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影视市场分层加剧,未来或将出现更多“长短内容联动”的创作模式——优质短片孵化长剧、电影,成熟IP反向输出短片番外,形成内容生态闭环。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演员参与短片创作时,檀健次以一句“角色无大小,故事有灵魂”作结。这场关于影视本质的对话,恰似一剂清醒剂:在算法与流量裹挟的时代,回归内容本源的创新,或许才是行业突围的真正密钥。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