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为什么会被火葬取代?压倒土葬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科学!

养护科普小陈 2024-10-07 21:56:35

俗话说得好,“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已经出现土葬,将遗体完整地装入棺材里,再把棺材埋进挖好的墓坑里。

但现在火葬逐渐取代了土葬,为什么我国要提倡火葬呢?

在很多老一辈眼里,埋葬在一块风水宝地里,逝者死后依然可以庇佑后人,为后人祈福。那么土葬为什么会被火葬取代?

一、丧葬的缘由

在远古时代,人类以部落划分而居,部落中的族人死亡,一般都会将遗体遗弃。

一是害怕尸体腐烂传播疾病,二是防止腐烂的尸体,引来狼狐等野兽的攻击。

旧石器时代的到来,古人类思考的智慧开始萌芽,感知能力的发展让人类意识到,亲人遗体被野兽的蚕食是残忍的。

当人类文明出现了信仰,也许出自对亲人的不舍、对逝者的留恋,开始相信死后灵魂的存在,开始努力将遗体保存下来。

聪明的古人类想要将遗体埋在土里,或者藏到树洞里,避免被野兽啃食。

包括很多野生动物,比如狗,当自己的幼崽死去后,会在地上用爪子刨出一个坑,再将死去的幼崽叼到坑里埋起来。

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会用大脑思考,怎样才能再次见到逝去的亲人呢?

这一思考带来了无穷的精神文明进步,人们创造了极具神话色彩的仪式,试图让灵魂回到逝者身上,实现重生。

死者为大,丧葬仪式的举行,便是至关重要的,越来越繁缛的仪式感,具象化地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不舍。

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衍生出的丧葬礼仪,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虽然有尊贵之分,但是让逝者安然入土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在古时候,帝王都有属于皇族的陵墓,一般都是龙脉所在之地。

而家底殷实的家族,会为自己修建家族陵墓,陪葬的物品都是逝者生前的金贵物品。

黎民百姓有一口上好木材打造的棺材就很满足了,穷苦的人甚至只有一张竹席包裹。

二、传统丧葬方式——土葬

孔子曾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儒家的孝道,也是中国人千年来尊崇的孝道。

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这也是为何我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实行的土葬,火葬这样的方式放在古代还不普及。

所以现在很多农村村民有自留地,自己的祖辈也都葬在农田里,墓碑树立,清明节带领着亲属前去吊孝、祭奠。

他们不愿意火化,也在情理之中,要将农村的人民都实现火葬,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

火葬作为一种殡葬方式,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在古代的少数民族中就存在,只是小范围的适用。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相传有僧人在寺庙里实行火葬,灵骨化作了舍利子。

舍利子一般会被供奉在寺庙内,供信徒前来寻求庇佑,或者指点迷津,也是传播佛教的重要佐证。

可见在古代,火葬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沿用的,大多是大宗族或者皇族御赐,才有资格火葬后,将灵牌供奉在寺庙地宫内。

寺庙里的福位,是专门用来供奉这些人的信物、牌位、灵骨的,在唐朝佛教鼎盛时期,尤为鲜明。

三、火葬代替土葬的原因

现代科学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土葬习俗,实现火葬这种更加合理、快捷的方式处理逝者遗体,是必然的结果。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科学知识也日渐丰富,关于鬼神、灵魂等迷信逐步用科学的角度看待,让人们意识到人死不可复生。

死亡是必然的,遗体只是一具躯壳,不存在复活,所以土葬还是火葬对于死者来说意义不大。

文明的进步促进着人类数量的壮大,世界人口逐年都在增长,目前已经达到近八十亿。

人口的增长必定占据的土地面积也会增加,无论是生产还是居住,土地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的土地更是稀缺。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为了缓解人类用地的紧张,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土葬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中国自古受儒家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影响,死后的安葬仪式繁琐,土葬形式更是隆重。

农村老人会提前准备好棺材,这叫抬寿,能增加寿命的寓意,也是根据帝王提前打造陵墓仿造的一种吉祥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提出倡导推行火葬。

毕竟是要推翻一场延续了千年的传统风俗,在推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不被人们理解,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

包括一些国家官员去世后,基本都按火葬方式安葬,这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接受这一新规定。

由此可见,我国推行火葬仪式距今也快七十年了,国家重要官员做出表率,从一开始的不接受,到现在的普遍推行,离不开科学的普及。

其实火葬的好处有很多,土葬的遗体在土地里会腐烂,产生很多有害细菌吸引各种蚊虫的啃食,不利于植被的健康生长。

现在的火葬一般都是在殡仪馆的火葬场举行,放进钢制容器里,通过高温烧成骨灰,再装进骨灰盒里,便于保存和转移。

人口增加加快,也意味着死亡人口的数量增多,虽然火葬避免了直接占用土地进行埋葬,但是火葬之后的骨灰,也需要墓地的容纳。

墓地再次大面积地占用了土地资源,要知道二十世纪推行火葬的目的是节约土地,那么墓地的显著增加又重蹈覆辙了。

人们并没有完全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骨灰盒也需要入土为安,墓地的高价叫卖也令人深恶痛绝。

火葬确实大大节省了不少土地,也让丧葬实现了统一管理,但是火葬所造成的废气排放,依然污染着空气。

四、不同的安葬形式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土葬和火葬,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有其他的安葬形式。

其中记载比较详细的有树葬和洞葬这两种。

在我国苗族的丧葬习俗里,苗族大多都居住在高山之上,他们会将棺材放在巨大的洞穴里,满是棺椁的洞穴,好像只出现在盗墓小说里。

这种方式安葬棺材,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也没有进行焚烧放出废气污染空气。

但是这种更加适合,群居在山群周围的族人,不然运输成本就很高,而且难免对山群有所畏惧。

试想一下,谁还敢半夜去爬山,然后突然想起自己的某位亲人,就葬在这山群之中。

在西北沙漠地区的藏族,独特的沙漠环境,藏族人民将逝者装在麻袋里,然后把麻袋放入流沙中。

麻袋会慢慢陷入沙子里,直到完全看不见。

这种安葬的方式听起来还不错,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让遗体在沙子中很快就脱水干涸,身体长久不会腐烂。

但是这种安葬方式要想推广,只怕以后再多的流沙都掩盖不住,所有的逝者不分你我,全部混成一片。

其实,殡仪从业者推出了,最适合的一种殡葬方式——环保葬。

环保葬也叫生态葬,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是一种节约环保的葬礼。

这一方式还是要先将遗体火化,再将骨灰置于特定的草坪、水域、树木之中,也就是草坪葬、水葬、树葬等。

这样基本上不占什么土地面积,就能将骨灰安置好,不光是环保节能,还节省了成本。

从土葬到火葬,再从火葬到环保葬,丧葬安置的方式人们都热烈讨论,就目前来看火葬是最科学合理的。

五、发展适宜性

十分发达的工业时代,让人类文明实现跨时代的进步,也让地球承受着,各种污染物和资源开采的重负。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古人登月的梦想,说明科学是正确的是必然的,环保节能才能让我们在地球上持续发展。

让火葬代替土葬是当下最适宜的决定,我们要接受,并且提倡这种丧葬形式。

对比火葬的节能和便捷,在城市里我们去参加葬礼,应该都见过火葬场,传统文化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也是为了更加适应人类生存。

考古是我们对古人埋葬后的洞穴的发掘,有利于我们去找寻历史的真相,去发现历史瑰宝。

有的人肯定会问,试想一下又是千年之后,我们的后人去哪里考古我们留下的文物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担心,虽然没有土葬,甚至没有墓穴,但是文物也可以保存在别处,就像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它不会消失,只会传承。

土葬被取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后人类也会探索出更加环保的殡葬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来源:

《殡葬管理条例》

《北大教授:建议恢复土葬,火葬比土葬更消耗金钱与土地资源》

0 阅读:0

养护科普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