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大数据局就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积极抢占智能计算、行业大模型培育及数据训练领域的制高点,以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以下四项关键要求:
1.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制度建设”释放数据要素活力。持续完善“1+N”矩阵式立法体系,落实好全国首部数据流通交易地方法规《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加快修订《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开展数字政府、公共数据立法研究。
根据去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的《贵州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力争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升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确保数据流通交易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并力争实现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3日,该交易所的累计交易额已达到44亿元,上架的数据产品数量更是超过了2000个,充分展现了贵州在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发展潜力。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的未来同样令人期待。根据全球数商大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惊人的2046亿元。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交易所作为推动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的重要平台,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而贵州大数据领域法规数量全国第一,以立法引领和推动贵州大数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
2.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智改数转”提升传统产业层次。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发挥贵州省算力资源、数据资源优势,聚焦工业转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五个重点领域,加快建设行业数据空间,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创新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贵州省的数字产业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收入达到了856.2亿元,同比增长20.7%。同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预计将超过42%,较上一年度提升了3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且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模型的建设与应用,贵州省于去年11月出台了新政策。根据该政策,贵州省每年将安排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行业大模型训练平台的建设和模型训练服务的提供。
同时,还将建设数据训练基地,鼓励开展大模型研发、训练和应用,重点支持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垂直行业的专用大模型,优先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推广示范、低成本算力保障等综合支持。
3. 开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链式发展”壮大特色数据产业规模。以算力作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北斗、元宇宙、电竞、动漫、渲染、平台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推动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特色数据产业聚链成群,打造新的增长点。
例如,在智慧旅游领域,贵州创新推出了“一码游贵州”这一应用,为游客提供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再到各地智慧景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贵州正逐步构建起智慧旅游的新生态。
此外,贵州还推出了一系列数字科技的应用,如“红飘带”项目通过数字技术重现长征文化,丹寨万达小镇引入AI导游服务,黔东南州各大景区推出3DVR手绘地图,以及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西江幻地”元宇宙项目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展现了贵州在智慧旅游领域的创新实力。
4. 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底座,以“多元异构”打造面向全国的智算保障基地。加快建设华为云等智算中心,积极引进培育智算中心运营伙伴,打造全国领先的国产化智算集群。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枢纽节点协同机制,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调度平台,推动多元算力统一接入、调度、运营、服务,提升算力服务普惠易用水平。
作为全国八大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以及贵安新区作为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的地位,贵州在算力产业发展上具备显著优势。
今年,贵州计划发放价值1亿元的算力券,以现金券和实物券的组合形式,助力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大关。目前,贵州算力调度平台已接入33家算力服务商和89个算力产品,形成了庞大的公共算力资源池,算力达到4.5Eflops。
其中,在贵州算力核心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内,数十台国产智能计算服务器正不间断地运行,每台服务器均配备了8块AI芯片,提供高达1.76P的算力,相当于每秒能完成1760万亿次计算任务。
这样的算力规模,足以支持每秒处理约17万张图片,或同时为约800辆汽车提供道路实况分析服务。
根据规划,力争到2025年底,贵州将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国产化算力集群,部署智算芯片60万张以上、智算规模达180Eflops以上,存力总量达25EB以上,基本建成算力新型基础设施、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战略性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