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爆发,沿海城市先后沦陷,抗日根据地以及大后方工业品匮乏,为支持抗战,供应军需民用,是年11月,由胡愈之、卢广绵、林福裕、E.斯诺和R.艾黎等在上海发起组织工业合作社的运动。1938年 5月徐新六、斯诺、艾黎等携带这个计划到达武汉,受到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董必武的支持和鼓励,并获得国民党政府有关方面的同意。同年8月,决定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作为推动工合运动的民间组织,孔祥熙任该会理事长,聘艾黎为技术顾问。年底,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重庆正式成立,并在西北、川康、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立工合办事处,下设工合事务所,组建各种工业生产合作社。
1939年5月,为了推动国际进步力量支持工合运动,当时留在香港的宋庆龄 、陈翰笙等发起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香港基督教主教何明华(英人)任主席,委员有斯诺、路易*艾黎、普律德等,陈翰笙任秘书。由于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推动,在马尼拉、纽约、伦敦等地成立了工合推进委员会,在海外华侨和同情中国抗战的各国进步社团以及国际友人中募集捐款,购置机器设备等,支持中国的工合运动。工合国际委员会收到的捐款,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转送到抗日根据地,一部分拨交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用之于指定的工合业务和训练工作。先后募集到的款项约 500万美元。香港沦陷后,工合国际委员会迁成都。
中国共产党一直支持工合运动。1939年初,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正式建立时,派员到宝鸡协助建立工业合作社。同年,又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晋东南事务所。工合东南区的浙皖办事处曾深入皖南,组织工合社,支援抗日游击战争。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曾受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委托,承制大批棉衣等转送抗日根据地。1940年,毛泽东曾在延安接见艾黎,支持工合运动。工合对晋绥、苏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曾有物资和业务上的协助。根据地亦筹设了工合社。1938年8 月起,先后担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总干事的有刘广沛、周象贤、张福良等。沙千里、胡子婴、严希纯等曾在该会工作,还有不少进步人士在各地区参加工合工作,并以工合为阵地,进行抗战宣传和民主革命活动,有的干部为此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甚至因此而牺牲了生命。
1941年 宝鸡。 一个妇女培训学校,年轻女孩通过学习,成为合作社成员。
1941年 宝鸡。 英国公民乔治A.霍格在中国工合工作。也就是培黎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乔治·何克。
1941年 宝鸡。 合作社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制作用具和玩具。
合作社会员在窑洞加工点绕丝线卷。
合作社会员一个伤残军人在缝制一件衬衫。
伤残军人作为合作社成员的一部分在工作。庙宇也作为合作社的工作生产点。
伤残军人作为合作社成员的一部分在庙宇里加工生产工作。
编制网兜
伤残军人作为合作社成员的一部分在工作。 一个受伤的士兵在编制网兜。
一名男子在一台缝纫机旁工作,这是合作社生产的一部分。
合作社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生产的玩具。
合作社培训学校编织车间的妇女成员在一起吃饭。
伤残军人作为合作社成员的一部分在生产一个网兜。
宝鸡县长寿山网袋生产合作社
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