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库小型式 背星一品更珍罕

大唐镇库,乃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所铸之钱。据考,其铸造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公元943—957年)。元宗初年国势较强,在大量铸造“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钱的同时,并铸青铜材质的“大唐镇库”大钱,该钱钱体厚重而规整,铸造精良,钱文率真不羁,极具南唐国力强盛时期的风貌与运势。
就之前的已知,中国古代于战汉就始铸有半两镇库大钱,从此开创铸镇库钱之习(根据愚所藏超大型圜钱来看,镇库大钱实际应当起源于战国中晚期)。而“大唐镇库”钱,则是一种继承,只不过其首次将“镇库”二字作为钱文铸于钱币之上,从而具有开创性。而所谓镇库钱就是古人为了镇灾防灾和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而精心铸造的一种大型非行用钱币,此习一直延续到清代。
我们知道,谱载“大唐镇库”钱,仅为一式,其径约为59毫米余,重80克上下(可参见本人“新浪微博”、“今日头条”2021年5月17日《五代十国珍泉《大唐镇库》真品鉴赏》)。各主流泉谱均未见录有其它不同大小式。然而,检索网展,可见公元2011年中国嘉德平尾赞平(日本著名钱币收藏家)收藏专场上拍了一枚“大唐镇库”钱,该钱标注直径为48.1毫米,径重明显小于谱载之品,且书相和铸相制式也有所不同,显然并非同一式,是迄今为止所见到另一品“大唐镇库”,这里可明确称其为小型之式。

根据中国嘉德给出的该小型“大唐镇库”钱图照来看(见最后附图),锈相亦是老气横秋,同时,由中国嘉德这样的知名国内大拍卖公司上拍之品,我们似乎可以认定该小型大唐镇库钱之实。然而,再广为检索却再未见另有网展或者收藏者披露提及。这种情况,是否可认为其为孤品仅见,或者无法通过复品来进一步证实呢?
无独有偶,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愚曾经猎获该小型大唐镇库钱钱,早前深藏未露,后于公元2022年12月22日将其披露公展鉴赏。如今,再检点帐中秘藏,还有一品从未披露过的大唐镇库背星小型,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开披露鉴赏于此,开门实物实证其真实,以飨泉界泉好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大唐镇库”四字,楷书书体,直读,背穿上一颗巨星纹。可见其字书写较为工整,楷书风格较为明显,与大型者书相有所不同。其笔划虽有一定粘连,然结构完整,笔划有力,横直竖立,整体文字凸显遒劲不羁,几分率真毫无做作之态。其中“镇”字右边“真”字头写法与大型者一致,时代风格再显。
而观其背,穿上一颗星纹,其形大而可称巨星,而星月之纹在自汉唐开始即成为钱币上的主要装饰纹饰,故星纹在此钱上出现,实乃再正常不过,或者说具有必然性。至此,无需多言,品文识书,本品书相风格与时代相合,与早前披露的光背式亦是相同,可以认定乃为其时官炉之铸品,其门可开,毫不存疑。
次观铸相。辗转可见,本品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48.86毫米,重约72.39克,铸体厚实,超过一般折十钱形制大小,然又明显小于谱载大型者,亦与中国嘉德拍品的形制大小相差无几。续可见,其制式为面窄缘,背宽缘,穿廓粗细适中,狭穿。其铸体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皆为干净。再观其字廓,轮廓分明,字廓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除“大”字外,其与三字笔划有粘连,然却凸显自然。如此,观铸识体,毫无疑问,整体来看本品之铸相自然规整,厚重可嘉,可认定为其时官炉所铸,其门再开,无有二话。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老生坑锈相,已经渐呈熟相,早年安徽出坑,已有三十余年时日。可见其身锈痂裹缚,皮壳叠嶂,极富层次,锈色深浅相间,红斑绿锈呈现,包浆润和而又纯真,分布十分自然。进而测其锈质,异常老道紧实,锈痂皮壳坚硬不糟而可抗刃击,一言以蔽之,此等锈相可谓一眼横秋老气,一派真切耄耋之貌,新老伪臆作盖不可得之。续可察其乃青铜质地无疑,铜色彰显自然陈旧。藉此,无需细表,辩锈识浆,本品锈相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有真泉识眼力者自可识得,其大门洞开,自当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大唐镇库背星小型》铜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可谓开门见山,难以置疑之品。经比对,尽管其与中国嘉德上拍的平尾赞平藏品局部略有差异(似在“大”字之上,也可能与其网络图片不甚清晰有关),然大体上,尤其是制式铸相和书相等方面均高度吻合,故可视其同炉姊妹之品。是故,该小型大唐镇库背星钱,由于遗存较之大型者更为罕少(目前,除嘉德所拍平尾赞平藏品和本品外,未见它品有现),因而其收藏价值自当很高,具有较高研究和收藏价值。
而进一步检索,我们发现,无论新老,再无类似复品披露,似乎也未引起泉界更多人注意,涉及谈论者极少,这可能与其仅见有关。我们知道,无论是唐国通宝还是大唐通宝,两种宝文钱的书体版式大小等皆有多种(譬如唐国通宝镇库大钱,可参见本人新浪微博公元2022年6月23日图文:《首发极珍罕的南唐<</span>唐国通宝楷书背星镇库大钱>暨鉴赏》),因此,也不能排除作为当时的镇库钱其版式大小有所不同的事实。换言之,对于后发现者,我们不能因前谱不载,或者未曾公开见过而断其有疑,我们只有根据实物特征之三相一材去辨识实证,难以存疑者,道理通者,即为真实可靠矣。
另外,欢迎有德有识者见仁见智。中国收藏界的那些马户、又鸟喷子们,请收敛戾气绕道而行!

以下为公元2022年12月22日公展鉴赏的“大唐镇库光背·小型”,可见其与上述背星式,除背无星纹,锈色锈相有别外,其书相铸相皆相同,为一母所生。

以下为公元2011年中国嘉德平尾赞平收藏专场上拍的该“大唐镇库”小型钱,成交70万RMB。标注直径48.1毫米,略小于上述本品,基本一致,但未标注重量。今根据不十分清晰的图片看,其制式,背廓一致,面缘宽度略窄于本品,书相风格基本一致,品相逊于上述本品。(图片来源网络公展)

以下为本人已经公展发表的入谱载之“大唐镇库”铜钱,根据直径重量看,确为不同书相版式与形制,可谓之大型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