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有时是从了解
到,不如不了解的一个过程
不是时间的浪费
而是时光里的内容,飘忽到,没有了把握下去的理由
——小意
时光里,我们常常通过外界到来的触探,而明白了自己缺失什么、又抵触的是什么
这些下意识的行为,有着更深藏的心理轨迹
这些轨迹,几乎决定着性格的组成与发力点,单纯嫌弃或放大这些性格的特点,都很难去撼动性格已存在的规律性表现
因为惯性轨迹里,深藏着,甚至都不被自己所知的反馈点
是幼年的种种,如恐惧、人际角色、判断角度、自我认定...这些稚嫩的心理活动下,生成的痛点与高光,在悄然指挥着后来的人生方向,与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每一场初遇
每一次初感
都有着不被自己所知的隐性评断,决定着后来的身心接受与投入
造成,很多选择,都有雷同,许多喜爱,都有相似
而在没有懂自己这些深处的感知与需求前,我们对自己几乎是陌生的
他人的到来,也就难免存在,对的人错失与擦肩,错的人深交而神殇
这与他人无关,与自己有责,亦是自我的一种提醒与觉悟
自愈自己,应从初始排查,从依恋倾向里,找到蛛丝马迹
善待过往,就从告别开始,从祝福中放下
因为,了解别人不是我们的目的与愉悦自己的理由,了解自己,才是久安的温暖与踏实
——小意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