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魅力就是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年初的时候谁能预知恒科指数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大涨15.27%,领涨全球主流市场指数,而排在涨幅第二的德国股市只有不到10%涨幅。当然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让大家关注恒科指数,因为港股牛不牛,看的就是恒科指数。如同 A 股走势强劲与否,所关注的并非权重 50和 红利指数,而是诸如名不见经传的北证50 ,微盘股、中证 2000 以及双创。
港股市场领涨全球,上一次出现在五年前2020年,当年恒生科技指数暴涨78%,那一年科技股大爆发,主导了港股三大指数,而当年对应的A股指数中创业板大涨65%领涨A股指数,全市场基准指数沪深300当年涨幅是27%。
历史或许不会重演,但同样的华尔街没有新鲜事,股市就是不断重复过去,站在“举国公关核心技术”的当下,今天的科技股比任何时候都更具价值。DS的出现,证明我们可以弯道超车,这波港A科技股的起爆可以说正逢当时,水到渠成的事情。1月16日当全市场还在迷茫的时候,我给出了《春季躁动,科技题材打头阵!》的文章观点,今天再来回看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感慨万千。

现在恒科指数已经指明了方向,后面A股要做的就是加速追赶,从恒科和大盘走势图结构大家应该发现,在1月上旬之前,恒科指数和大盘几乎是同步的,但随后分道扬镳,剪刀差不断扩大。背后原因就是港股市场科技股先知先觉抢跑了。那么后面无非二种模式:一是,恒科指数回落和A股再次肩并肩;二是,水下的A股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目前看,A股奋起直追概率大,也就是说,随着科技股攻城拔寨,那么小马拉大车最终主板 红利等指数也会翻红。

在2020年港股主导全球市场的背景下:
当年恒科指数暴涨78%;
当年创业板暴涨65%。
五年过去了,股市生态早已改变,过去五年,诞生了一大批新生代指数,比如北证50 微盘股 中证2000,科创板50等。这些指数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经历过牛市,所以当再次牛市来临的时候,新生代指数就是资金最关注的。因为这些新生代指数代表了新旧产能的转换,代表了新质生产力。昨晚(2月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
意见重点方向:
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引导科技型企业合理用好境内外上市“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境外上市优质科技型企业回归A股。
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
鼓励科技型企业开展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开展并购重组。
大家发现了什么?现在所有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科技,甚至连未盈利企业都能上市,可见对于科技的包容。美股市场的包容,诞生了特斯拉和英伟达等伟大的公司,他们都是曾经华尔街的黑户,骗子公司的代名词,但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成了伟大公司。生态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生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把握住2025年科技股的盛宴。

年内恒科指数已经大涨15.27%,拔得头筹,而北证50大涨14.21%紧跟其后,大家看上图,这个指数涨幅不就是我们天天期盼的。2025港A市场要有牛市,那么只有这种指数涨幅排序才能让二地市场走出真正牛市。当然后面随着题材指数攻城拔寨,那么权重50和红利指数年内也会翻红,但他们不是是主角。权重50,他们除了市值大以外,没有任何价值,说白了都是垄断行业,站在新旧产能转化当下,他们的价值就大大弱化了。其实这条路,美股市场10年前就开始走了。
当然股市是博弈的,不代表题材指数会天天领涨,后面肯定也有权重50 红利指数领涨的一天,但一旦他们领涨,就代表全市场短线进入调整模式。
在2020年股市大涨的情况下,当年红利指数逆势跌了5.70%,不说这个大家肯定不知道,其实说白了就是红利和题材存在明显跷跷板效应。比如去年红利指数大涨14%,但全市场总体很惨淡。今年只有反过来,这样全市场才有牛市基础。
恒科指数已经是全市场风向标,这个不倒,那么A股新生代指数(北证50 微盘股 中证2000 科创板50等)会在2025大放异彩。
预计上半年结束的时候恒科指数会有50%涨幅;
北证50目前年内涨幅14.21%,预计上半年会有超60%涨幅;
微盘股目前年内涨幅6.67%,预计上半年会有50%涨幅;
中证2000目前年内涨幅4.70%,预计上半年会有40%涨幅;
科创板50目前年内涨幅3%,预计上半年会有50%涨幅;
上涨主板目前年内跌了1.43%,预计上半年会有15%左右涨幅。
有了预判才有对应操作,2025操作基本不会改变,保持泛科技+券商+大消费组合,继续银行ETF对冲!维持乐观积极组合。当然如果看空2025A股的,那么可以组合反过来,比如构建强大权重组合,银行+权重50+红利板块,然后用泛科技ETF对冲。

【风险警示】
股市预测是高风险事件,华尔街百年历史有个规律,任何预测都不会连续对三次,所以当一个预测一直正确的时候,那么后面预测错误概率会急剧加大,所以希望投资者理性面对股评!
上述内容不是投资建议,只是记录投资心得与感悟! 不涉及任何荐股与收费!所提供的示例仅用于演示和教育用途,并非用于购买、出售或持有任何特定证券或使用任何特定策略的推荐或招揽。
所有投资涉及风险,包括可能的本金亏损。在交易前,客户必须考虑所有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目标。
股市是波动的,价格可能由于发行机制、地缘政治、监管、市场或经济因素而大幅下跌。过去的表现不预示未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