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特朗普的造船复兴大计,日媒发出了冷笑:“基础尚未建立,复兴从何谈起?”这句话不仅道出了美国在造船业上的没落,也无情地嘲讽了其“重振造船业”的宏伟蓝图。
事实上,数据已经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在全球商船市场中,中国的份额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美国则只能屈居末位,勉强占有0.1%的市场份额。这场从特朗普时期延续至今的“重振造船梦”,岂能与中国的崛起抗衡?

特朗普造船业计划曝光
特朗普上台后,便不遗余力地推广“美国优先”政策,目标直指振兴国内制造业,特别是曾辉煌一时的造船业。

面对造船业的日渐衰退,特朗普深感忧虑。早在2017年,他公布了一项宏大的计划,意图借助财政资助、税收减免以及技术创新策略,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
近期,特朗普再度提出多项振兴美国造船业的举措。
美国白宫甚至表示,重建强大的造船能力,不仅能增加国内就业,还能增强美国的海上力量,确保全球霸主地位不受威胁。
然而,当政策逐步落地实施后,实际情况却与特朗普的预期大相径庭。
美国的造船业并未迎来迅速复苏的景象,反而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几乎成为了全球市场的“边缘角色”。

据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商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了50%,而美国所占份额却微乎其微,仅有0.1%,中国造船量超美232倍。
这无疑表明,尽管美国为“振兴造船业”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其最终收获的却只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笑话。
这些数字无情地揭示了美国与中国在造船业之间巨大的差距。昔日,世界上最大的商船皆出自美国之手,然而时至今日,全球造船的领头羊已经非中国莫属。

尽管美国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断努力寻求重返巅峰,但船厂的老化设施、技术的滞后状态以及对外部的过度依赖,仍然严重阻碍了其造船业的复兴之路。
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特朗普一再强调要通过恢复造船业来“拯救”美国,却未能意识到,现代化造船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竞争力的比拼。
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远远领先于美国。

全球造船市场中国崛起
面对美国在造船业的窘境,中国无疑成为了全球造船的最大赢家。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统计数据,中国商船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高达50%,这一份额几乎是美国的500倍!为何中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成本优势,迅速成为全球船舶生产的“超级工厂”。
无论是大型油轮、集装箱船,还是液化天然气船,中国的船厂都能迅速完成订单,且质量和交货时间始终保持领先。
与此相比,美国的造船厂依然停留在老旧的生产模式上,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造船成本高昂,难以与中国的低成本生产竞争。
不仅如此,中国在推动造船业发展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决心与力度,为产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从最初的钢材供应阶段,到后续的船舶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出口销售等各个链条,国家都倾注了大量的关注与支持。
例如,中国的船舶企业不仅能够自主研发新型船舶,还能够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船舶企业实现国际化布局。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全球战略,把自己的船舶产业推向了世界舞台,而美国的船厂却依旧困于国内市场,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另外,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崛起也表现在航运公司的领导地位上。中国的航运巨头,如中远海运、海尔集团等,已经占据了全球航运业的主导地位。
美国航运公司则相对较少,且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难以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特朗普一再重申美国必须复兴造船业,重振制造业的雄风,然而在全球市场的激烈角逐中,美国已明显落于下风。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和产业链的领先,更是中国政府强力扶持和战略引领的结果,而这些正是特朗普的“重振计划”所无法触及的。

美国造船梦空洞无力
特朗普曾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的目标是重振美国的造船工业,引领美国走向新的辉煌。”但遗憾的是,这一宏伟蓝图并未如愿以偿。

如今,美国在造船业上与中国的差距,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和生产规模,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深刻失衡。从全球商船市场的份额来看,特朗普的“造船复兴”愿景更像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难以实现。
这一切的背后,暴露的是美国长时间忽视制造业的衰退问题。美国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造船业,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的竞争潮流。

特朗普所谓的“重振造船”政策,无法改变全球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格局。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产业体系、政府的支持以及全球化的布局。
而美国,依旧停留在“旧工业”的框架中,试图通过简单的政策调整来回归辉煌。

对于美国而言,重振造船业的梦想,恐怕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成为历史的笑话。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如果不正视自己的问题,只依赖口号式的政策,恐怕只能不断被全球经济的浪潮所超越。
信息来源:
《美国,仅占全球0.1%》环球时报
《日媒:美国造船能力不及中国1/200,重振造船业困难重重》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