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七)——父子阅读课

民生播报 2024-12-20 02:00:08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部署要求,持续完善郑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阅读阵地、丰富阅读内容、强化阅读宣传,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郑州广播电视报》开设“我的读书故事”专版,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读者,分享读书经历、感悟与收获,展现书籍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建设书香郑州。

父子阅读课

作者 马国兴

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位读者,都是出版的接口,自身的积极参与必会促使阅读生态的提升,谁也不要看轻了自己。

我家的三个书架满满当当,而读书,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儿子马骁不识字时,我们每晚陪他读书,翻来覆去地讲故事,比如几米的绘本《月亮忘记了》。某夜,正睡着,他忽然翻身起来,推醒我:“爸爸,你说,月亮从天上掉到水里,屁股会不会很疼?”后来,他能独立阅读了,我们就各看各的,各得其乐。

马骁上学后,他做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总是不得要领,连连失分。不得已,我们为他报了个语文辅导班。为一探究竟,我和他一同走进课堂。原来所谓的“技巧”,不过是死记硬背辅导老师总结出来的条条框框,届时照方抓药即可。我认为那些会败坏他的阅读胃口,为减轻负面影响,每次接他回家,总会另外开设夜路上的阅读课。

“披星戴月。披着星星做的衣服,戴着月亮做的帽子。多形象,多浪漫。不过这是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现在我们就是这样。”我说,“中国古代有大量咏月诗词,你想到的有哪些?”

他答:“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说:“嗯。不过,这些作品虽然写到了月亮,其实说的还是人的事儿。李白借月思乡,苏轼借月思人。‘月有阴晴圆缺’是虚晃一枪,重点在‘人有悲欢离合’。”

当然,马氏阅读课上,我讲得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其过程,更像是父子之间情感的交流。相对于传递知识,我更在意培养他处处留心、时时思考,以助于将来承担责任、独立判断。

那年暑假,我们游学秦皇岛、北京、石家庄。在石家庄某酒店,我问:“你说,为什么走廊要铺难以打理的地毯?”他想了想,回答:“应该是为了减少噪声吧。”我点点头,又说:“如果半夜有人走来走去,木地板会很响,会影响别人睡觉的。”

就餐时,我们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是真的吗》。在“真假实验室”环节,主持人黄西事前问两位嘉宾,某事是真的吗?他抢答:“肯定是真的,因为一次实验为假,并不能完全证明此事为假。”我为他的思维方式点赞。

在此期间,我和他均被评为郑州市“阅读之星”,我们家先后被评为第十三届绿城读书节“十佳书香家庭”、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

马骁出生那年,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亲爱的孩子,你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你是我们希望的所在,你是我们抗击命运的利器。当然,你也只是你自己,你要走属于你自己的路,而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则要靠我们去尽心尽力。”

他到武汉上大学后,我给他发去电子邮件,提及我们是他一生的朋友,不可能在他成人后就放任自流,在他“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过程中,除了面对面,以及即时的通信方式,我们还想用书信的形式和他谈心。初步设想是,一个月一次交流,每次一个主题。

近期一封信,我写道:“在我看来,读书,读纸质书,是为走出信息茧房。虽然你们只有二十岁左右,可由于时代、科技等外因,以及自身的内因,已如茧中之蚕,亟须破茧。”

父子阅读课,远未落幕。

作者简介

马国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郑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版有《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读库偷走的时光》《我在郑州挺好的》等散文集。作品获得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家庭获得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0 阅读:4

民生播报

简介:观社会百态,品生活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