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车司机自述惊恐经历,凌晨两点开车接尸体,亲眼目睹凶杀现场

劲松娱谈 2024-08-22 09:46:55

灵车司机,一个较为冷门的职业,大多数人对该类职业有着很深的偏见,就和为逝者化妆的职业风评差不多,而且认为这项职业的从业者也都是因为报酬丰厚才选择干这行的。

但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原则,也会在心底默默为逝者祈祷,换言之,他们并不是如同部分群体所说的那样,对死亡毫无敬畏才担任这份职责。

人的出生和死亡,相当于起点和终点,我们都会迎来同样的终局,所以自然应该对那些已经到达终点的人抱以敬意,我们常讲的“死者为大”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里可以说,灵车司机的工作值得众人的尊重,他们的工作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文服务之一,毕竟逝者总要有人送他们最后一程,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出现各种法律风险。

在殡葬车还没有出现之前,民众大多采取私家车运送的方式,其一容易忽视可能存在的传染性病菌,导致医疗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二则是不清楚实情。

如果是家人运送情况还好一些,怕就怕在有部分犯罪分子作案后直接叫货车运送,破坏第一案发现场,且将风险转移给了货车或者出租车司机,毕竟计较下来这也算从犯了。

出于法律风险的担忧,殡葬车应运而生,如果不经过专业机构认证就不能取得运送资格,有了这个规定,逝者运送方面才避免了部分法律风险,当然,随着时代发展,还有不少补充。

王亮和胡先生都是殡葬车司机的一员,他们出现在各类凶杀案现场,亦或是医院和居所,亲眼目睹过各种各样的死亡方式,一开始感觉到害怕,之后则是惋惜和感慨。

但是,就算已经接送过上万名逝者,他们也没有感觉到麻木,面对死亡,无论多少次,他们的内心都是久久无法平静,特别是看到逝者家属亦或是警方的时候更是如此。

不论是罪犯还是普通民众,来到生命的最终时刻都是如此悄无声息,留下的唯有斥责或是悲痛,这让他们更觉得这份工作颇具神圣感,等同于将生命送入归途。

不过,说起来轻松的行业做起来就显得艰难,王亮属于自主加入,胡先生则是父子一脉相承,有时他们需要深夜下井寻找逝者,亦或是在凶杀案现场进行运送。

如果没有这个胆量,确实很难开展工作,根据两人分别的回忆,基本上都会寻找缓解紧张的渠道,按王亮的做法来看,他选择在工作之余多和其他人说说话,后来还开了直播。

而胡先生则是跟父亲互相沟通,可见就算有魄力的群体,见到太多死亡场景后,心里不免也会积攒不小的压力,至于报酬方面的问题,自然也是考虑原因之一。

就比如胡先生,他父亲就是干这行的,知道其中的不容易,所以一开始就劝儿子不要入行,找个其他的活计,精神压力还能小一点,但是家中经济条件不好,最后还是让步了。

虽然两人不认识,但王亮算是胡先生的晚辈,毕竟胡先生的从业时间已经超过20年,称得上一句老师傅,不过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不论新老司机,都是心怀敬畏。

这一点不会随着业界资历而更改,反而会逐渐加深,在王亮的直播间中,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感慨的话语,两人对于该行业几乎是直言不讳,认为自己赚逝者的钱不能昧良心。

说白了,担任殡葬车司机职业后,其实伴随着不少法律风险,还要锻炼惊人的魄力,在社会舆论层面,有可能也得不到认可,负面的影响非常之多。

当然,现在还算好一些,毕竟随着民众知识普及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对类似工作的偏见,比如老人的助浴师行业也开始出现不少新人,这些殡葬行业人员也逐渐迎来转机。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心理承受能力或许早就免疫了外界的风言风语,仅仅在践行自己的责任罢了,这一点也是令不少民众动容的根本原因,我们也相信他们的境况会获得改善。

说白了,社会舆论之所以产生对殡葬行业的非议,如殡葬车司机、逝者化妆师等等,无非是认知水平的不足导致民众将不吉利这三个字和这类职业联系到了一起。

可我们要明白,市场发展不是毫无目的,而是根据需求来设置的,换言之,有人需要殡葬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出现,消费者群体同样广阔,这才是其根本所在。

不是说只有部分群体自己组织,就能形成切实的产业链规模,而且,就算这部分需求只有少数,也不能冒着法律风险放任其发展,不然就会造成更多的案件处理麻烦。

至少有了殡葬车运送后,一切东西记录在案,有相应的消杀处理,不会面临更大的问题,这是为了民众安全和法律的权威性负责,相关群体没必要过度解读。

而出现该行业后,自然就需要相应的人员招聘,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职业,理应受到更多的尊敬,他们和普通的工作并没有分别,不应该单以高收入承担非义。

不论是否为专业人士,都应该给出这些司机群体乃至于其余殡葬行业人员更多的尊重,我们国家是讲究传统礼仪风范的社会氛围,在丧葬车文化上也已经百年历史。

因此,秉持着旧时代观念未免有些不合时宜,当然,对于不想殡葬车开动的心情或许民众和司机能够达成一致,这些司机群体中有不少经济困难的家庭,但他们都宁愿不开车拉人。

每次接到通知,他们都是心里一痛,这代表又有一个人离世,对比老司机,其实中途选择离职的司机大多都是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就像是自己出行肯定出事一样。

只是,这些留下来的老司机已经习惯了这种氛围,只能说尽量祈祷少出勤,对于外出行动的目的地,如果看到是医院或者住宿区,他们还能放下新来,如果是其他地方,那就更加担忧。

一般来说,医院或者居所的逝者都是亲人家属陪同前往,虽然气氛同样悲伤,但这样也能减缓王亮等人的紧张感,而车祸现场或是凶杀案时,往往逝者的身体已经不完整或者变形。

这就给收容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处,为了让逝者保留尊严,他们还要接着联系化妆师还有整容师等等,长久下来,他们也养成了不将情绪带入工作的习惯。

我们可以看到,直播间的王亮几乎就是嘴里不停,有很多话可说,大家也都聊得开,可一旦开始工作,那王亮就是一直沉默寡言,实际上这也是不少殡葬车司机的工作模式。

毕竟有些司机的性格存在限制,很难达成共情,也容易说错话,久而久之自然就尽可能减少自己说话的次数了,胡先生的评价很客观,他表示自己做不到将其当成亲人。

但是一般也会将其视作普通朋友,心里保留基本的尊重,无论他生前的行为如何,但至少这一刻,逝者应该获得宁静,或许殡葬车司机的职责正在于此。

对于他们这些司机来说,接送的逝者多不胜数,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半夜,只要看见了通知,就会有殡葬车司机准备出发,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

长期从事该行业的几位老师傅表示说不上害怕,只是莫名有些感慨,一个个的生命就这么逝去,特别是胡先生有次去了医院,见到离世的一个未成年小孩,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而这一幕仅仅是众多运送场景中的缩影,老人、孩子亦或是年轻人,他们见到过各个年龄阶段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群体,正因如此才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这些司机可能也正因为这一点影响,在工作之余,往往十分注重安全防护,交通扣分的情况几乎数年也没有一次,甚至有几名司机维持几十年无扣分的成绩。

可见他们都从这份工作中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也格外重视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陪伴时光,毕竟人生易逝,珍惜和家人陪伴的时光才是最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不能光看到殡仪车司机的高收入,也应该明白其中不易,领会对于生命的感慨,不论任何工作,首先要懂得付出和收益成正比的道理,殡葬车司机也有承受不了选择离职的。

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新兴行业开始涌现,但也受到不少非议,面对部分民众的不理解,相关从业人员要耐得住性子,安心开拓,然后才能在未来收获不一样的成就。

我们衷心希望,如殡葬车司机这样的职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享有基本的社会尊重,相关民众也应该意识到人文服务行业丰富的必要性,毕竟这关乎国家的民生幸福。

参考文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300455815318978&wfr=spider&for=pc(九派新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91860471215179&wfr=spider&for=pc(新京报)

0 阅读:581

劲松娱谈

简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