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遭亲人杀害,遗体装在她家阳台的桶里,知情人曝其中原因

法老不説教 2025-02-20 13:33:53

文|草木壹

编辑|草木壹

“这世上唯有太阳和人心不可直视。”

2月18日,贵州六盘水那个失踪两天的6岁小男孩终于被找到了。

然而孩子父母见到的,却是已经没了气息的儿子遗体,蜷缩在小小的水桶里。

更骇人听闻的是,杀害孩子的凶手,竟然是这家人的亲戚、孩子的大奶奶。

到底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才会对一个稚嫩孩童下手?孩子失踪前究竟经历了什么?

“家门口的悲剧”

2月16日,贵州六盘水某老旧小区内,6岁小男孩马子铭如往常一样在家门口玩耍。

短短一小时后,家人发现孩子离奇失踪,随即发动全村搜寻并报警。

随后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寻人启事很快就获得众多网友关注,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然而两天后,事件迎来骇人反转,凶手竟是孩子的大奶奶、孩子父亲的婶婶。

据家属透露,孩子被残忍杀害后,遗体还被藏在凶手家阳台的桶内。

而这位大奶奶在案发后不仅全程参与假意寻人,甚至当众痛哭流涕,直至两天后投案自首。

事件曝光后,在对小子铭和孩子父母表示深切同情之余,网友最为关心的是,“为什么?”

虽然“大奶奶”已经自首落网,但关于背后的原因直到现在也尚未公布。

尽管警方尚未公布具体动机,但网友已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激烈讨论。

流传的各种猜测中,“亲戚因嫉妒杀害男童”的说法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知情人士透露称,“听说是大奶奶嫉妒这个小孩比她家孙子聪明,所以就狠心害了他。”

有网友直接提出了更“极端”的事例,坚持认为“人性本就是恶的”,难以揣测。

“我家附近之前就有个老人因为见不得邻居的孙子更聪明,就将孩子溺死了。”

“之前听说有亲戚因为嫌照顾孩子麻烦,就在饭里投毒给孩子毒死的。”

这些案例都直指熟人作案往往源于扭曲的嫉妒或者积怨,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附和。

还有家长直接由此事开始反思自身,直言“家门口也不安全,孩子必须时刻盯紧。”

不过显然这件事里不能怪家长监管不到位,家长已尽到监护责任,错在凶手而非受害者。

有网友提出,“老人家年岁已高,不太能一个人完成作案,说不定是‘背锅’的”。

不管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孩子的的确确是在亲人家里没了,这毕竟是不争的事实。

评论区里出现最高频的词就是“细思极恐”,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公众焦虑。

朝夕相处的亲戚竟成“凶手”,熟人社会的安全感似乎正在崩塌......

“安全漏洞”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各地就传出过很多孩童失踪案,有的至今仍下落不明。

去年8月重庆梁平区三岁男童孙某某的失踪案就曾引发全国关注。

该男童在家门口玩耍时离奇消失,最终孩子的遗体在500米外的垃圾填埋场被发现。

后续警方调查发现涉案人员包括60余岁老年亲属及10岁孩童。

在揭示熟人作案可能性的同时,此案也暴露出了家庭内部监护责任的缺位。

类似案件在同年11月四川巴中再现,四岁半男童杨毅与表弟在亲属看管的菜市场失踪。

最后警方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似乎是一起有预谋的系列拐卖案,找回孩子的可能性渺茫。

还有甘肃兰州河桥镇马莲滩村四名12岁男孩集体失踪的事件。

四名少年在未受家庭矛盾影响的情况下,于白昼活动范围内突然消失,至今下落不明。

此类群体性案件反映出城乡结合部监控覆盖率不足、社区联防机制缺失等问题。

同期四川成都发生7岁女童携3岁弟弟外出后双双失踪案,两孩童在监护人视线范围内消失,凸显公共场所动态监护的复杂性。

去年6月某影视剧原型案件中曾揭示,儿童失踪已经从传统拐卖演变为复杂犯罪形态。

剧中三名孩童相继失踪,最终牵出继父涉案的恶性案件,折射出重组家庭的监护漏洞。

重庆男童案中垃圾桶成为藏尸盲点,兰州失踪案暴露乡村监控网络覆盖率不足30% 的硬伤。

而所有这些案件中,熟人作案占比超60%的数据警示大众需加强亲属关系的警惕性。

反思与警醒

真的很难想象,子铭的遗体被找到后,他的父母要如何面对惨痛的事实。

有部分网友呼吁应该对侵害儿童者加重刑罚,主张“熟人作案罪加一等”。

有人指出如今像这样的案子,农村要比城市的发生率高,因为农村往往邻里关系更近。

但一些老旧小区也会因为存在监控盲区、邻里“过度信任”等问题成为恶性案件的温床。

子铭的惨剧撕开了血亲关系中的阴暗面,也迫使社会直面几大矛盾。

家庭矛盾发酵下的“迁怒报复”,过往不是没有亲人吵架波及无辜孩子的案例。

而攀比心理也会催生一些极端行为,就如网友所猜测的那样,“大奶奶因为嫉妒实施恶行”。

倘若深思“熟人作案”背后的心理因素,或许还涉及传统熟人社会和现代安全治理的冲突。

当亲情纽带异化为犯罪掩护,我们不仅要追问凶手的动机,更需构建更立体的防护体系。

从完善社区监控到加强儿童安全教育,从建立邻里互助机制到疏导家庭积怨。

每一步都关乎下一个孩子的命运。

结语

小子铭的生命定格在了6岁,但他的遭遇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孩子的安全不能仅仅依赖家长的“不眨眼”,更需要法律、社区和人性良知的共同托举。

唯有让阳光照进每一个隐秘的角落,才能避免“阳台藏尸”的悲剧再次上演。

希望这件事可以尽快调查清楚,给孩子父母一个交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中华网】【上游新闻】

2 阅读:341

法老不説教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