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请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指导》一、剖析材料要点材料开篇列举了三类常识:自然现象类常识,像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古人基于长期对天气变化与云霞呈现规律的观察总结,用以预判出行天气,背后蕴含气象学事理;文化相关类常识,以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为例,它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美学追求以及追求平衡稳定的文化心理,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社会事理;人生经验类常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先辈从人际交往、个人成长经历中归纳的,意味着直面逆耳忠言、接纳批评能助力自身进步,关乎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事理。强调这些常识背后都隐藏着 “理”,这里的 “理” 是核心关键词,既涵盖自然科学规律、人文社科知识,也涉及个人成长、品德塑造、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准则,是贯穿各类常识的内在逻辑线索。二、立意方向探讨挖掘自然常识之理,敬畏自然规律:可以从常见自然现象切入,如 “瑞雪兆丰年”,阐述雪花对冬小麦保暖、增湿、冻死害虫等作用,升华到人类需遵循自然循环、生态平衡规律,在发展农业、工业等领域尊重自然,否则将遭受干旱、洪涝、物种灭绝等报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科普性论述展现自然常识蕴含的深刻生态哲理。探寻文化常识之理,传承人文精神:聚焦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习俗,剖析春节阖家团圆、守岁习俗背后的亲情凝聚、辞旧迎新祈愿之理,延伸至在现代快节奏、全球化冲击下,守护传统习俗就是守护民族身份认同、家族情感纽带,以文化散文形式抒发对传统文化承载事理的珍视,呼吁传承人文精神,让古老文化常识在当代熠熠生辉。领悟人生常识之理,助力自我成长:结合自身成长挫折,解读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讲述自己考试求胜心切、盲目刷题却忽视知识系统性掌握,成绩不升反降,而后明白做事需循序渐进、夯实基础,以记叙文展现从生活感悟人生常识事理,助力个人在学习、职场、社交等场景沉稳应对,实现心智成熟与成长蜕变。综合多元常识之理,洞察世界本质:不拘泥于单类常识,将自然、文化、人生常识交叉融合,如由 “水滴石穿” 关联到做学问持之以恒(人生)、传统手工艺人代代坚守传承技艺(文化)、水对岩石侵蚀的地质演变(自然),在跨领域剖析中,用议论文展现万物相通,借常识之理洞察世界运行普遍法则,拓宽认知视野,提升思维深度。【参考范文】:
《顺应自然之理,方得和谐之道》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大自然恰似一部无字天书,诸多自然现象皆是其表意的字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等待我们去解读、去遵循。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简洁的谚语,便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清晨,天边泛起绚丽的朝霞,那是大气中水汽积聚、云层增厚的征兆,往往预示着即将有风雨来袭,不宜外出远行;而傍晚时分,若西天被晚霞染得通红,说明西边天空晴朗无云,气流稳定,未来短期内天气晴好,大可放心出行。小时候,每见朝霞映天,长辈总会提醒带上雨具,那时懵懂,直至一次不听劝诫,在霞光中欢快出门,却被半途的骤雨浇了个透心凉,才深知这常识的精准。
这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总结,背后是复杂的气象学原理。朝霞出现,意味着水汽在低空聚集,随着白昼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水汽遇冷极易凝结成雨;晚霞呈现时,西边天空晴朗,阳光透过大气层产生散射,造就了绚丽色彩,同时也表明本地受稳定的高气压控制,天气短期内不会突变。
在现代社会,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却也有人渐渐忘却了对自然之理的敬畏。城市化进程中,过度的填湖造陆、砍伐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气候异常,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我们以为凭借科技力量可以抗衡一切,却不知违背自然规律,终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顺应自然之理,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们依据节气变化播种、收割,遵循雨水、光照规律安排农事,方能收获丰硕;在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向、日照、水系,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共生,居民才能享受舒适宜居的环境。
大自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我们唯有心怀敬畏,用心聆听,顺应自然之理,方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与万物和谐共处,书写人类文明的绚丽篇章。
《于文化传承中,领悟对称之美》
当我们踏入北京故宫,那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恢宏壮丽的建筑群,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震撼着每一位观者的心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这一文化常识背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美学追求。
从历史的长河溯源,对称布局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中轴线作为皇权的象征,贯穿南北,宫殿依此左右对称排开。皇帝的居所、朝堂等核心建筑位居中心,庄严肃穆,彰显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各级官员、侍从的办公生活区层层向外延展,等级分明,秩序井然。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琉璃瓦,都在无声诉说着封建王朝的权力架构,让人遥想当年宫廷中的威严与庄重。
美学层面,对称布局赋予建筑一种平衡、稳定、和谐的美感。飞檐斗拱在对称中展现灵动韵律,红墙黄瓦于对称间散发尊贵威严。一砖一瓦、一门一窗的对称呼应,营造出一种规整而不呆板、庄重而不失灵动的视觉盛宴,让观者仿若穿越时空,沉浸于古代皇家的恢宏气度之中。这种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标识。
在当今时代,保护和传承古建筑的对称美学意义非凡。一方面,它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的活化石,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将对称美学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艺术创作等领域,能够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一些现代地标性建筑借鉴对称元素,展现出既具时代感又不失传统文化内涵的独特魅力,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走进博物馆、古迹遗址,用心感受古代建筑对称之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对称美学的理念运用到创意作品、社团活动策划中,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于文化传承中领悟对称之美,我们定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以人生常识为指引,砥砺奋进征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千古名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蕴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之理。
回顾往昔,曾几何时,我因痴迷于电子游戏,荒废了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导,老师也在课堂上委婉地批评提醒,可那时的我,只觉这些话语刺耳难听,满心抵触,依旧我行我素。直到期末考试成绩惨不忍睹,看着试卷上的红叉,我才如梦初醒,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时我才明白,父母和老师的忠言虽逆耳,却如良药,直击我心灵的弊病,是真心为我好,希望我能迷途知返。
人生路上,这样的场景屡屡上演。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被一时的热情冲昏头脑,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此时朋友依据经验给出的客观建议,虽可能打破我们的幻想,却能帮我们及时调整方向,脚踏实地前行;在职场中,面对工作失误,领导的严厉批评或许让我们颜面扫地,但正是这些逆耳之言,促使我们正视问题,提升能力,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碍于面子,不愿接受忠言,错失成长良机。有的人心高气傲,将他人的善意提醒视为挑衅,结果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有的人害怕改变,对逆耳忠言掩耳盗铃,最终碌碌无为。
我们应深知,成长是一场自我磨砺的旅程,需要勇气面对自身的不足,将忠言当作前进的动力。正如古人云:“闻过则喜”,以开放、谦逊的心态接纳逆耳忠言,用实际行动去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在学习新知识时,虚心听取老师、同学的见解;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认真思考朋友的建议;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广泛征求长辈的意见。
以人生常识为指引,砥砺奋进征程,我们方能在人生的大海上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朝霞晚霞中的自然哲学》
在晨曦初露与暮色四合之间,朝霞与晚霞如同大自然的两位画师,以天空为布,以光影为墨,绘就了世间最绚烂的画卷。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古老的谚语,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更蕴含着深刻的自然哲学与人生智慧。
朝霞之所以预示着不宜远行,是因为它往往伴随着大气中水汽较多的情况,这些水汽可能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阴雨天气。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这一规律,用以指导农耕、出行等日常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朝霞之美,虽令人心旷神怡,却也提醒我们,美好的表象之下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风险与挑战,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或机遇时,应保持一份清醒与谨慎。
相比之下,晚霞则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用它那温暖而柔和的光芒,为归家的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晚霞行千里的说法,源于它通常出现在天气晴朗、大气稳定之时,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将是风和日丽,适合远行。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也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隐喻——在经历了一天的奔波与努力后,若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晚霞教会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境遇,保持乐观与坚韧,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朝霞与晚霞,一阴一阳,一抑一扬,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生哲学的生动体现。它们教会我们,在生活的起伏跌宕中,既要学会在顺境中保持谦逊与谨慎,也要在逆境中不失希望与勇气。常识中的“理”,正是这样,通过最朴素的语言,传递着最深刻的道理,引导我们在自然与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对称之美,文化之韵》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其严谨的对称布局,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文化内涵。这种对称之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深层文化理念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智慧。
对称,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代表着平衡、和谐与稳定。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紫禁城的宏伟壮丽,还是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都遵循着对称布局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对称能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更因为它符合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皆遵循一定的规律运行,人类社会亦应如此,通过建筑的对称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尊重与维护。
对称之美,还体现在对“中庸之道”的诠释上。中庸之道,强调适度、平衡,避免极端,这与对称布局所传达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古代宫殿建筑中,无论是轴线的设计,还是门窗的开启,都力求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不过于张扬,也不失其尊贵。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更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
因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对称布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激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与发扬这种文化精神,追求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与生活。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人生智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流传千古的谚语,不仅是对药物与言语特性的形象描述,更是对人生智慧的高度概括。它告诉我们,在追求健康与成长的道路上,往往需要面对那些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事物,但正是这些看似艰难的选择,才能带来真正的益处。
良药之所以苦口,是因为其成分往往含有对人体有益但味道不佳的物质。同样,忠言之所以逆耳,是因为它往往直接指出我们的不足与错误,触及我们不愿面对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苦口婆心的良药与逆耳忠言,能够帮助我们治愈疾病,纠正错误,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那些顺耳的话语与舒适的环境,而排斥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批评与建议。但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认识到,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指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避免陷入自我满足的陷阱。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还教会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与挑战。正如一棵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经历风雨的洗礼与土壤的磨砺。同样,一个人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学会在逆境中坚持,在批评中反思,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因此,让我们铭记“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人生智慧,勇于面对挑战,虚心接受批评,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坚韧的意志,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考验,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