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费贵的惊爆眼球,风景回应理直气壮:明码标价!网友吵翻

聊通社 2024-10-05 13:56:04

今天说的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可争议和探讨的。但经景区官方回应后,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10月5日,据媒体报道,南京钟山风景区就停车 7 小时收费 217.5 元的事件作出回应,该车主确实停车 7 个多小时,所交的费用完全符合规定,不存在误收或多收的情况。

景区也确实在明码标价,看似保障着消费者的知情权。然而,当面对一些看似高昂的价格时,不禁令人思考:明码标价,难道就一定意味着合理合规吗?

“高价” 停车费惊爆眼球,争议声此起彼伏

国庆期间,一则关于南京钟山风景区停车收费的消息迅速传遍网络。一位游客在该景区停车 7 小时,竟被收取了高达 217.5 元的停车费。

此消息经媒体、自媒体转发后,众多网友纷纷加入讨论,观点各异。

有的网友认为,景区停车收费确实太贵,简直是 “合规但不合理”。

而也有部分网友觉得,既然停车场已经明码标价,且出发点是为缓解交通压力,那么这个收费标准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全国其他不少热门景区也采取了类似这样的停车收费价格调控方式,以鼓励游客绿色出行。

面对如潮的争议,钟山风景区停车场管理人员迅速做出回应。

他们指出,涉事停车场位于明孝陵一号门,是景区核心区域的主要停车场之一。平日里小型车的停车费率为每小时 12 元,但在国庆、春节长假期间,则上调为每小时 30 元。

这一特殊的收费政策始于 2018 年,是景区为了缓解景区道路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所实行的 “分层管理、错时收费” 停车收费模式,并且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来执行的,至今已稳定实施了六七年之久。

景区还强调,经过调取收费系统核实,该车主确实停车 7 个多小时,所交的 217.5 元费用完全符合规定,不存在误收或多收的情况。

从表面上看,景区的收费似乎是明码标价、有规可循。然而,这其中却引发了人们对于 “合理合规” 更深入的思考。

价格的合理性,并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明示来简单判断。如果定价远远高于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值,那么即便明码标价,也难以称之为合理。

在旅游旺季,景区停车场和酒店等场所利用消费者的恐慌和迫切需求哄抬价格,这种行为无疑违背了商业道德,更是对社会信任的一种极大破坏。

尤其在垄断或相对垄断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 “明码标价” 的高价,自身的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明码标价不应成为某些不合理收费的 “挡箭牌”,合理合规不能只是一句空话,相关方必须深刻反思,不应该让百姓的权益在所谓的 “规则” 下受到侵害。

在当今社会,明码标价本无疑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然而,南京钟山风景区停车 7 小时收费 217.5 元的事件,却让我们看到了明码标价与合理合规之间并非简单的等同关系。

景区以缓解交通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实行高价停车收费政策,且声称是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看似合理合规,实则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如此高昂的停车费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人在享受旅游的同时,心中多了一份 “被宰” 的不悦。

虽然景区有其自身的管理考量,但这种将成本过度转嫁给游客的做法,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值得商榷。

鼓励绿色出行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不能仅仅依靠高价收费来实现,而应从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等方面入手,让游客自愿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而非被迫接受高价停车费的 “约束”。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不能仅仅因为有明码标价和物价部门的批准,就对这类高价收费现象视而不见。

应切实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评估机制,确保价格既符合市场规律,又能兼顾社会公平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同时,对于类似的景区等场所,也应引导其制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收费标准,避免因高价收费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公众不满。

小编觉得,明码标价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合理合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平衡各方利益,让市场在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莫让 “明码标价” 成为不合理收费的幌子。

0 阅读:1

聊通社

简介:热点脱口秀,快嘴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