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中最不得宠的一个奶母恐怕就是贾宝玉的乳母李嬷嬷了。按理说,这种主子身边自幼的乳母地位会非常高,因为有吃奶的情分还有教养和带大主子的功劳,虽然身份上是奴才,但和主子之间亦有母子的情分。

· 赖嬷嬷就是最好的例子,赖嬷嬷一家人就是仗着赖嬷嬷是贾政乳母的身份,一家人在贾府混的如鱼得水。两个儿子分别是宁荣两府的管家,贾蔷之辈还称呼赖嬷嬷的丈夫为赖爷爷,赖家孙子赖尚荣脱了奴籍做了官,赖家花园洋房的,做派和势力都在模仿贾府。
· 反观李嬷嬷一家人,却在贾家越来越混不下去。李嬷嬷在贾宝玉屋里的地位非常尴尬,本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却落的主子不待见她,丫头们也烦她。最后不得已告老还乡。李嬷嬷的儿子李贵本来是贾宝玉身边男仆的总领,做事也是极其负责,但李贵的存在感却远远比不上贾宝玉身边的小厮茗烟。这是一个很值得令我们思考的问题。
· 先说李嬷嬷,李嬷嬷的很多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比方她不让贾宝玉多吃酒,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双重挤兑。李嬷嬷看出袭人想往上爬的野心,大骂袭人“装狐媚子”哄宝玉,还说她和贾宝玉做的那些事她都知道。

· 从客观的角度看,李嬷嬷确实是一个很认真负责也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且心直口快的人。这样的一个老仆按理说在贾宝玉屋里应该很有地位才对,可以对比贾琏的乳母赵嬷嬷。
· 赵嬷嬷来贾琏屋里,王熙凤都是亲自给赵嬷嬷夹菜,还专挑软烂好吃的东西给赵嬷嬷。而李嬷嬷来贾宝玉屋里,吃点东西都得用类似“偷”的方法。比如吃豆腐皮包子是抢的晴雯的,吃酥酪是抢的袭人的,就连喝口枫露茶,惹的贾宝玉不高兴,最后因为这件事还把茜雪给撵走了。
· 李嬷嬷的儿子李贵同样如此。李贵是贾府所有男仆里难得的明事理,做事有分寸而且认真负责的人。最经典的就是顽童大闹学堂时李贵的表现,既镇得住场面,也懂得平息贾宝玉的怒火,不会火上浇油,而且处理杂乱的纠纷非常合理。既保住了各方主子的面子,又平息了战争,还没有把事态严重化。非常难得的一个好随从。

· 但是李贵在贾宝玉身边并不得宠,贾宝玉任何事似乎都是越过李贵直接找茗烟。比方茗烟给贾宝玉弄来禁书,就是背着所有人自己干的事,还有挑唆着贾宝玉私自出府去找袭人。袭人看见茗烟带着贾宝玉过来之后责骂茗烟,居然也是越过茗烟的上司,直接让老嬷嬷们管教茗烟。
· 袭人听了,复又惊慌,说道:“这还了得!倘或碰见了人,或是遇见了老爷,街上人挤车碰,马轿纷纷的,若有个闪失,也是玩得的!你们的胆子比斗还大。都是茗烟调唆的,回去我定告诉嬷嬷们打你。”
· 要知道茗烟的直接领导人是李贵,教育茗烟的责任在李贵这里,而且书里有一处还特意写了,李贵平时会教育茗烟,而且茗烟也是非常怕李贵的。
· 茗烟进来包书,又得意洋洋的道:“爷也不用自己去见他,等我去找他,就说老太太有话问他呢。雇上一辆车子拉进去,当着老太太问他,岂不省事?”李贵忙喝道:“你要死啊!仔细回去我好不好先捶了你,然后回老爷、太太,就说宝哥儿全是你调唆。我这里好容易劝哄得好了一半,你又来生了新法儿!你闹了学堂,不说变个法儿压息了才是,倒要往大里闹!”茗烟听了,方不敢作声。

·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贵不仅担当着伺候和教导贾宝玉的职责,还兼着管理贾宝玉身边其他小厮的责任。但是书里李贵极少露面,在贾宝玉身边上蹿下跳的人一直是茗烟,袭人遇事也是越过李贵。但贾宝玉有了事,出来背锅的人却是李贵。贾政要教育贾宝玉,首先就是斥责贾宝玉身边随从李贵。
· 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得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
· 平时遇事替贾宝玉周旋帮贾宝玉排忧解难的是李贵,尤其秦钟去世那件事,李贵真的如兄长一般百般慰藉宝玉。但是贾宝玉平时根本不听李贵的,和身边调皮的小厮混在一起,出了事却都得是李贵担着。
· 李贵等一面掸衣服,一面说道:“哥儿听见了不曾?可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着挨打受骂的。从此后也可怜见些才好。”

· 可以说李贵的处境和他母亲李嬷嬷差不多,都是主子身边的一把手,也算半个功臣,但却都像个隐形人。该有的待遇一点没有,不该有的骂名却都背了。李嬷嬷一家人会如此遭遇排挤,其实根源就在贾宝玉这里。贾宝玉是个不辨是非,不明事理,也不懂感恩的糊涂主子。
· 像李嬷嬷骂袭人那次一样,但凡贾宝玉懂点事,他就不会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帮着袭人辩解。袭人当时病得也不是下不了床,就是个感冒,后来被李嬷嬷骂了之后还精神的不行。这时候如果是贾母和王夫人来,袭人肯定看得见。晴雯病成那样子了还被王夫人喊过去问话。袭人明显就是没有把李嬷嬷放在眼里。
· 李嬷嬷发脾气也是羞愤极了,这时候贾宝玉倘若顾及李嬷嬷的面子,别管是谁错,袭人年龄小低个头根本无伤大雅,先替袭人赔个不是,李嬷嬷火气肯定没这么大了。但贾宝玉就一口咬定是袭人病了,最后还怨李嬷嬷在别处受了气撒到袭人上。要不是王熙凤及时赶到,李嬷嬷不定会骂出什么难听的话。

· 贾宝玉身边太多这种类似袭人和茗烟一样的“小人”了,而他自己遇事根本分不清是非,总是感情用事。比方调戏金钏儿致使金钏儿被撵,为一杯茶撵走茜雪,纵容晴雯撕扇子等等。贾宝玉不具备一点儿管理才能,就是王熙凤说的“不是这里头的货”,他身边围绕的自然都是讨他的好,陪着他玩的人。那些真正劝他上进,陪着他走正路的人却都被他疏远了。李嬷嬷一家人的遭遇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