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来势汹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都已经成了美国新一轮加征关税的对象,中国更是成了重点针对的目标,在特朗普宣布的对华商品加征10%关税政策生效之后,特朗普提名的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再次扬言,将推行强硬的贸易政策。
格里尔在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期间表示,他将在正式就任后着手评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执行情况,并重新考虑美国给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以及堵住中国小包裹通过“最低限度”免税门槛入境美国的“漏洞”。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副做派,很显然就是重新走上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老路,只不过这一次的中国早已经不向上一次那么手忙脚乱了,在特朗普加征关税决定出炉的同一时间,中方的应对措施就已经出炉,一方面是向世贸组织申诉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另一方面也通过将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钨、碲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及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等手段进行反制,中方传达的信号很明确,我们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中美贸易矛盾,避免关税战升级,但同时也坚决反对美方的单边霸凌行径,如果美国执意一意孤行,我们会采取坚决措施维权。
而且,面对可能重新爆发的中美贸易战,最惴惴不安的反而是欧盟。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皮耶罗·奇波洛内已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传递了一种担忧,那就是欧盟可能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输家。
奇波洛内的逻辑是,中国是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发起全面贸易战,那么将迫使中国寻找其他市场,比如向欧洲市场倾销廉价商品,而这对来说将是一个最大的冲击,一旦竞争不过,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将被削弱。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皮耶罗·奇波洛内
虽然欧洲央行的这番提醒更像是在渲染中国威胁,但他们的担忧倒是的确没错,只是不管中美贸易战会不会升级,欧盟的处境都相当不利。
因为一个肉眼可见的现实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是不分对象的,欧盟可能也难逃其中,特朗普已经明确放话,他打算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而另外一边,因为欧盟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而引发的中欧贸易矛盾也还没有解决,甚至还有持续升级的可能,本来就陷入经济疲乏和通货膨胀的欧盟,无论如何都无力同时应对与中美两个大国的贸易战。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向持有对华强硬立场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对华态度上都出现了软化,她近期已经连续两次表示,欧盟必须做出改变,面对中美时要大胆灵活参与。并强调“欧盟有空间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
只不过,西方政客的一贯作风是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既然欧盟担忧自己会成为大输家,那么就应该努力避免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比如拿出与中国解决关税矛盾的诚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