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先锋企业榜单|合成生物最具合作价值50强

雨广器明 2025-03-26 22:58:44

站在2025年的产业拐点回望,合成生物学已从“实验室革命”跃升为驱动全球产业变革的底层引擎。未来全球物质生产中60%的化合物或将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制造,而中国在这一赛道正以年均35%的增速领跑全球创新——从替代传统化工的“绿色制造”到颠覆医药研发的“细胞工厂”,从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到万吨级生物基材料量产,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双重浪潮正重塑产业格局。

企名片创新研究院今日发布《创新先锋企业榜单——合成生物最具合作价值50强》,榜单企业展现了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的多元可能性。政府基金的区域布局、产业资本的深度参与、工具层技术的持续革新,将共同推动这一赛道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未来,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和终端市场爆发力的企业,或将在资本与政策的双重加持下率先突围。

创新先锋亮点速览

1.AI 与合成生物深度融合,开启 “智能造物” 时代

AI 驱动研发:超 30% 的上榜企业将 AI 技术融入菌株设计、代谢通路优化及蛋白质工程。例如,分子之心开发 AI 驱动蛋白质设计平台 “峪云 ZCloud”,百葵锐生物打造 AI + 全态链合成生物学平台,酶有科技通过 AI 降低酶法 DNA 合成成本。数据驱动产业化:元启合生利用 AI 优化生物基化学品开发路径,智峪生科通过 AI 预测蛋白质结构,加速药物及材料研发周期。

2.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成核心方向

替代石化原料:微构工场(嗜盐菌 PHA 技术)、合生科技(替代石化塑料)、肆芃科技(“负碳” 聚乳酸生产)等企业通过生物基材料减少碳排放,蓝晶微生物已建成全球首条万吨级 PHA 智能化生产线。资源化利用:小藻科技(微藻 EPA)、藻辰生物(微藻 Omega-3)依托可再生资源生产高值产品,食气生化实现工业尾气转化蛋白质,溿米生物推动秸秆等非粮原料生物炼制。

3. 底层技术突破重构产业边界

基因编辑与工具层创新:合生生物开发新型 CRISPR-Cas12i 系统,齐禾生科将 CRISPR 技术应用于作物改良,芯宿科技打造高通量 DNA 合成平台,擎科生物覆盖基因合成全产业链。酶技术与菌种开发:引航生物(酶催化平台)、依诺基科(底盘菌种开发)、迪必尔生物(无血清培养基国产化)等企业强化底层技术壁垒。

4. 应用场景向多领域延伸

医药健康:瑞德林(多肽绿色合成)、君合盟(重组胶原蛋白)、宝济药业(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布局药物及医美原料。农业与食品:博瑞迪(分子育种)、元素驱动(无豆粕日粮)、脂禾生物(微生物油脂替代鱼油)拓展农业科技边界消费品与材料:柯泰亚生物(合成香兰素)、贻如生物(生物基皮革)、森瑞斯生物(合成橡胶)推动消费品升级。

核心基金全景

合成生物学赛道的资本生态呈现 “头部机构主导、国资与产业资本深度协同” 的特点。从榜单企业的融资信息来看, 红杉中国、深创投、高瓴创投、IDG资本等综合型基金是核心参与者,其布局覆盖早期技术平台至中后期产业化项目。

【头部机构旗舰基金】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红土医疗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中金启德(厦门)创新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高瓴祈睿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上海高瓴辰钧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高瓴祈睿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产业资本基金】青岛华大共赢二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大北农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平谷科创大北农国际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政府与科研基金】深圳市招商局创新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杭州城投产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余杭创新发展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榜单企业介绍(部分)

瑞德林 | 2017年 | 深圳市|C轮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德林”)成立于2017年,聚焦功效护肤、营养健康、生物医药及动保农业四大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将AI深度融入研发体系,例如自建ReAI4Bio平台,拥有30万条私有酶数据库和200万亿次/秒的超算能力,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

团队由留美科学家、产业高管及多领域专家组成,CEO刘建曾主导多肽药物产业化20余年,首席科学家黄华博士深耕酶改造研究,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50%。

市场化方面,瑞德林已量产玻色因、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数十种绿色活性原料,覆盖超2000家企业客户。2024年至今,公司连续完成三肽-29、3'-唾液酸乳糖钠盐等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其中胶原三肽通过生物合成技术解决传统动物源原料的过敏问题,透皮吸收效率更高。产能方面,珠海工厂实现年产200吨营养原料,韶关千吨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GLP-1原料生产基地,规划年产值超20亿元,同时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30%,计划2025年突破40%。

瑞德林6年内完成6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2亿元,2025年初完成由松禾资本、基石资本领投的5亿元C轮融资,政府及产业基金跟投,资金将用于新品研发和产能扩建,进一步巩固其合成生物赛道领先地位。

微元合成 | 2021年 | 北京市|A轮

微元合成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企业,成立于2021年,核心团队脱胎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创始人刘波博士师从知名科学家陶勇教授。公司以“细胞工厂”为核心,通过基因编辑、代谢途径重构等底层技术,开发低成本、低碳的生物制造路径,产品覆盖健康糖、天然色素、医药原料等多个领域。其明星产品阿洛酮糖采用全球首创的“一步发酵法”,利用葡萄糖直接转化,效率达80%,成本降至万元/吨以下,大幅降低传统工艺的能耗与污染。此外,微元合成还量产甘露醇、叶黄素等产品,其中叶黄素生产周期从传统农业的“看天吃饭”缩短至10天,仅需300立方米发酵罐即可替代250亩万寿菊种植。

在产业化布局上,公司采用“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2024年底河北秦皇岛基地投产,配备柔性生产线和26公里管道系统,支持多产品快速切换。该基地规划年产能3万吨阿洛酮糖,已获海外意向订单,并与国药国际成立合资公司“国药微元”推动商业化落地。同时,公司通过技术授权和合作开发拓展应用场景,例如与欧莱雅合作开发绿色日化原料,入选其美妆科技创造营冠军项目。

2024年8月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由京国投基金领投,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深创投等跟投,资金用于秦皇岛基地建设及管线扩产。此前,公司已获多轮国资背景投资,包括经纬创投、河南投资集团等,累计融资规模居行业前列。

维达康 | 2021年|保定市|A+轮

河北维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维达康”)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天然产物的生物制造。公司通过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替代传统植物提取方法,实现5-羟基色氨酸(5-HTP)、褪黑素、白藜芦醇等高价值天然产物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技术平台涵盖代谢途径设计、酶定向进化、细胞工厂构建及发酵工艺优化四大模块,形成从研发到量产的闭环能力。作为全球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产业化开拓者,维达康率先突破多项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植提工艺的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制造与ESG理念。

维达康已实现4个品种的工业化生产,覆盖健康营养品、天然色素和香精香料三大领域。其中5-HTP和白藜芦醇占据全球最大供应商地位,其他产品线均进入全球原料供应商前三。公司建有70亩生产基地,配备8个生产车间和4条GMP原料生产线,并通过GRAS、ISO22000等国际认证,确保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目前还有3款完成中试的新品待投产,并持续扩充研发管线。研发团队由近50名博士、硕士组成,兼具产业经验与技术深度,支撑其快速迭代能力。

公司于2024年1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毅达资本领投、华创毅达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平台升级、产品管线落地及全球化商业拓展。投资方评价其“构建了从选品立项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并看好合成生物学替代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潜力。

0 阅读:0

雨广器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