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场景变化导致高端酒未能支撑起今春北京市场“骨架”

关平谈酒 2025-03-05 09:52:42

2024年受整体消费形势的影响,北京的酒水消费不及预期,一线城市的酒水消费普遍继续呈现出下行的行情,北京也不例外。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0139元,同比持平,其中城市居民消费支出10571元,同比下降0.1%;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349元,同比增长0.7%。2024年全年北京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仅1.4%,低于2023年1.7%的增速,延续多年在低位徘徊的状态。记者在去年12月进行的烟酒店调查显示:去年元旦、春节以及中秋国庆等传统旺季的销售都较2023年有所下降。进入2025年,首都消费市场的暖意有所增加,新的一年消费复苏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热门产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以往首都北京的酒类消费结构中高端酒占据不小的比重。无论是日常的政商接待,还是家庭消费中,2000元以上的茅台系占据不小的份额,过去一年随着飞天茅台价格受挫,带动酒价格整体下行,高端酒的消费出现滞涨,销售增速放缓,这其中53度飞天茅台的表现最为明显,由于近年来金融、收藏的多种属性叠加受到多方追买,导致社会存量增大,居高的价格难以维系。茅台价格逐步下行,带动北京整体酒类价格下行,尤其是千元及以上价格带影响尤为明显,次高端与中端价格也受到波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如此,在消费不旺的背景下,渠道库存量仍难以得到消化,这也导致不少商家由于资金占压举步维艰,缺乏进货和促销意愿。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北京高端酒消费开始出现变化,今年8代五粮液、茅台1935、汾酒青花30等价格卡位合理的大厂名酒成为春节旺季的新宠。五粮液频繁亮相一带一路、总台春晚等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彰显实力;茅台1935则因贵为茅台,价格却越来越“亲民”讨得不少北京金领、白领的喜爱;汾酒经过几年的征战在首都地位凸显,成为酒桌常客,今年更是包场蛇年北京电视台京津冀春晚,给喝惯了北方清香的北京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好感。名酒最大的特点是具备品牌的辐射效应,在三款产品的带动下,五粮系下属的五粮淳、五粮春;茅台的汉酱、王子;汾酒旗下的玻汾等都表现不俗。

记者走访多家京城超市、烟酒店等了解到,今年畅销的高端次高端集中在上述品牌,但与过去节前大量的礼品用途不同,今年的高端酒销售并未能支撑起北京春节酒类销售的“骨架”,首都春节酒类销售的主体仍以地产酒和大众酒为主。

从消费信心的增长和市场表现看,去年9月后资本市场迎来一波高潮,今年初随着国家在军工、制造业、IT、文化等实体行业一系列成果浮出水面,消费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今年的春节旺季,北京市民节日消费相较去年呈上升趋势,预示着市民消费意愿正在稳步回归,但与往年相比,在消费结构与场景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具体到酒类消费虽有所回升,但仍缺乏较强劲的消费动力支撑,这也成为一线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之所以聚焦在地产酒与大众酒,与首都特殊的地位与市民消费场景有着直接的关系。

消费场景,人来人往中的吃喝玩乐

来自北京市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蛇年春节假期,北京重点监测的商家和企业实现了8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较去年增长了4.2%。客流量方面,北京60个重点商圈迎来了3546万人次的涌入,同比增加了12.8%。假期中,十余项以“京彩四季·福满京城”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国潮风韵,享受地道的京味美食,令整个消费市场呈现出喜庆、祥和的氛围。东城区“王府井金街过大年”活动异彩纷呈,5大商圈、9条特色商街及24个大型商业设施联袂奉献近百场主题活动。顺义区“品顺义·乐生活”消费季推出“巧手年味文化市集”“嗨购顺义年货市集”“顺义智造汽车市集”三大主题市集。丰台区“跨年消费大礼包”涵盖汽车、家电、购物中心、年货、餐饮、花卉、文旅等多个领域,再燃消费热度。“北京家庭园艺嘉年华” 联动商圈商超增设鲜花专区,创新家庭园艺消费场景。春节期间,丽泽商圈、双井商圈、永定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1.3倍、32.6%、23.2%。明星商圈的消费趋势、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美食的诱惑,共同造就了一个热烈而富足的春节假期,令北京的节日气氛愈发浓厚,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也持续高涨,随之而来的餐饮用酒与旅游产品用酒也必不可少。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餐饮消费增长4.5%。

过年吃团圆饭,平日里各忙各的难得一见,过年吃好喝好聊聊天,是老北京的传统。北京家庭的年夜饭老规矩已经很少,主打一个两三代人家庭“齐全”的氛围,桌上的酒也必须有“说头儿”,要么是今年的蛇年生肖酒;要么就是家里珍藏多年,名扬四海的茅台、五粮液;亦或是春晚屏幕上数得上号的;即便是地产酒里的红星、牛栏山、永丰二锅头也得比平时高两个档次;葡萄酒和啤酒是年轻人的“饮料”烘托节日气氛。除夕夜晚,举杯祝酒,向往新一年的美好,其乐融融。

礼尚往来,家庭观念强是老北京人的特点。亲戚多的家庭,每年的聚会占据正月不少时间,老人膝下几家儿女的大聚会多在酒楼、饭店举行。今年京城各家知名餐饮都推出自己的特色菜与服务,满足过年的家庭需求。马凯餐厅“蛇年年夜饭套餐”惊喜满满,锦芳小吃“蛇年生肖”面花憨态可掬,“年鱼”“福禄”面花造型独特,寓意美好祝福。萃华楼年夜饭创新菜品“酸菜圆蹄烩鲍鱼”“芝士南煎丸子”耳目一新,节令美味添彩假日餐桌。同和居“非遗菜品”美味连连,森隆饭庄“京韵象形”点心融入中轴线元素,传承非遗文化,聚德华天、便宜坊等京味餐厅年夜饭订单量超往年。紫光园、松鹤楼推出4-6人团圆饭,满足小型家庭用餐需求。全聚德礼盒款式多样,紫光园礼盒广受欢迎,曲园酒楼、峨嵋酒家、又一顺、砂锅居年夜饭礼盒支持外带回家,匠心美味开启幸福年。春节期间,紫光园、庆丰包子铺、曲园酒楼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3.2%、36.8%、11.4%。重要的酒水自带,已经成为近年来北京家庭的定式,各家早早的做好分工,酒水是一定提前备好的重要元素,喝酒的亲戚们会提前沟通带什么酒,力求优中选优,把最好的端上餐桌,这既关系到嘴,也关系到面子。记者注意到,除了川黔等地的名酒,山西汾酒、陕西西凤等近两年也受到北京人的喜爱。

除了春节在京过年用酒,“行走”中的北京酒也是节日里的重要部分。“北漂”多年,最终把家安在北京的李威,至今还记得过去回老家沈阳过春节,临上火车在超市里买酒排队结账的场景:辛苦打拼一年,回老家时带上北京地产的烤鸭、红星二锅头酒,排队的老乡几乎人手一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功能平日集中在政务、商务等属性与场景,普通消费人群中,来此务工者占据较大比例,每到传统长假回家过节,给爸妈和家乡的亲朋带上些北京特产成为传统。如今随着收入的增长,民航、高铁与高速公路的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已经不再成为阻碍务工者回家过年的因素,李威夫妇,隔三岔五带着宝宝,自驾回家一趟已经算不上什么大事;家乡的超市货架上,也随处可见来自北京的二锅头酒;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让各地的特产夕发朝至,北京特产酒早已不再是回乡者必备的伴手礼。

没有了回乡者的特产采购,节日里的北京酒又都被谁消费了呢?每年春节假期大城市万人空巷已经成为惯例,而与此同时,近年来逐步兴起的假日旅游成为大城市假日消费的重要主体。与乡村旅游相比,大都市周到完善国际一流的服务水平;便捷的交流管理;令人炫目的都市夜景;国际化的消费场景等,都吸引着异地的游客来此体验。在四川上大学的小王,今年放假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约上几位同学一起飞来北京,趁着春节前的淡季按照网上攻略,把京城网红景点打卡一番,故宫、天坛、北海景山、南锣鼓巷酒吧街、前门源升号、王府井方砖厂都留下了这群年轻人的欢声笑语。在锣鼓巷深处的一座酒吧院落里,小王和同学们迷上了一款二锅头调制的鸡尾酒,没想到地道的中国酒也能与国际丝滑接轨,随即向调酒小哥现场拜师学艺,并把二锅头列入了自己的采购清单,准备过年回去给家人们露一手儿。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燕伟来说,每年的春节更多的是亲戚间的走动。腊月小年一过,夫妇俩就走进家附近的大型超市,采购过年的年货,购物车里,自然少不了酒。家中的长辈上了年纪,夫妇俩会提前备好年货送上门去,顺便看望老人们,而同辈的几个家庭,也早早约好春节里的聚会,准备一起开车出去住两天民宿,犒劳一下自己。采购两箱牛栏山,放在后备箱里常备。长辈中有好酒的,除了必送的米面油,也顺利递上一提有档次的牛栏山青龙;年夜饭和初一的饺子就酒,也离不开地道的京味酒;剩下的就等着大年初三的几家人聚会了,畅聊自然少不了觥筹交错间的美酒相伴。

线上买酒,一线城市尤为突出

今年元旦与春节都集中在1月份,假期相对较长,给了北京消费者充足的购酒时间。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与商业机构林立,上班族日常花在购酒上的时间本就很少,节前采购更是充分运用手机等便捷的工具网上购物。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月线上购酒的频次和数量都较平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显得尤为突出。节后各酒企、电商平台等发布的白酒消费数据显示,蛇年春节,线上平台呈现白酒动销升温、中高端价格带热销、线上异地订单占比高等多个特征。酒便利数据显示,生肖茅台礼盒在北上广深的销量环比提升216%;美团歪马送酒2025年1月统计数据表明,50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节前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倍;京东消费数据显示,春节前酒类异地订单占比达93%,其中酱香型占异地采购量的58%。

首都北京春节的酒水消费,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超大规模的异地流动,为酒水消费带来巨大的流量,周到完善的服务是这些城市最大的竞争力。春节期间的旅游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举家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过年旅行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平日里辛苦打拼的人们,在享受节日闲暇时光的同时,也希望慢下来感受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李澎)

0 阅读:1

关平谈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