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涨的消息已经落地了!根据国家最新部署,2025年的调整方案将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正式公布。而这次调整的最核心的两大看点——一个是整体的涨幅能冲到多高?其次就是哪些人可能会被“排除在养老金上涨的名单之外”?

接下来,咱们结合过往的数据和案例,给大伙儿掰碎了讲清楚。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涨幅背后的三大支撑。
今年养老金的底气,源于三个实实在在的硬指标:
一、经济基本面稳住了
去年全国GDP增长5%,人均可支配收入涨了5.1%。通俗点说,国家钱袋子鼓了,在职员工工资涨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跟着水涨船高。这就像是开饭店——生意好了给老顾客返现自然大方。
二、物价压力减轻了
2024年全年CPI只微涨0.2%,创近十年新低。菜价肉价波动小了,养老金的购买力自然保值。反过来说,物价涨幅低,国家提高养老金的压力也小——不用为了对抗通胀强行拉高涨幅。

三、城乡居民养老金打样了
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确认上涨20元/月,连续两年保持同样涨幅。这相当于给职工养老金调整定了调子:城乡居民都涨了,城镇职工总不能原地踏步。
这三个因素叠加,基本框定了今年涨幅区间。用大白话讲:经济好了有钱发,物价低了不用多掏,农村老人涨了城里也得跟上——三重保险让退休人员吃下定心丸。
具体能涨多少钱?关键算法分解
咱们就以工龄30年、月领3500元的退休人员为例,参照去年普遍采用的调整公式:
定额部分:每人每月32元

挂钩调整
工龄部分:30年×1.2元/年=36元(云南1元,辽宁1.6元,不同地域,挂钩调整差异较大)
养老金水平:3500元×1.03%=36元(高基数人群这部分拿得多)
高龄补贴:70岁以上加25元(安徽标准,山东加30元)
总涨幅=32+36+36+25=129元/月,涨幅3.7%。
这个算法反映出三个特点:
工龄越长,挂钩调整越划算(40年工龄比15年多拿25元)
原养老金基数影响有限(3500元×1%才35元)
高龄补贴是重要加成(部分省份70岁直接多拿5%)
不过不是所有退休老人都能沾光,有三类人不能参与到养老金的上涨,这三个群体今年铁定无缘上涨:

第一类:2025年新退休人员
时间节点卡死在2024年12月31日。假设老张2024年12月办完退休,2025年1月领到第一笔钱——他符合调整条件;而隔壁老王哪怕只晚退休1天(2025年1月1日退休),也得等到2026年才能参与到养老金的调整。
第二类:养老金被停发群体
包括三种典型情况:
服刑的老吴:2024年因犯罪入狱,服刑期间养老金停发且不能调整
失踪的张姨:家属报失踪超6个月,养老金暂停发放期间失去调整资格
未认证的王叔:今年没按时做养老金生存认证,账户冻结期间调整冻结
第三类:社区矫正人员
这类人虽然没进监狱,但正在接受社区监管(如缓刑、假释)。比如开代步车肇事的老赵被判社区矫正6个月,期间能按月领养老金,但当年不能参与调整。
因此,咱们老百姓有两个重点动作要抓紧:
一、4月底之前完成认证,全国多地启动养老金资格核查,没认证的抓紧认证。
二、核实工龄和视同缴费,尤其是下岗职工、军转干部,要重点核对:档案工龄是否全部计入(如1980年参加工作,1993年前工龄都应算视同缴费)特殊工种认定是否准确(比如高温岗位的工龄折算)
那么养老金上涨为何要卡住这三类人?这其中有国家调控养老金有深层考量:
财政可持续:去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超6万亿,精准调整才能确保长期发放
社会公平:停发群体多涉违法违规,暂停调整是必要惩戒
政策延续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社保改革一贯原则

另外,别被这三大误区坑了
误以为全国统一标准:西藏工龄单价高达5元,广东只有1元;上海定额调整60元,河南仅30元——各地实际到手的钱能差出两倍。
错判高龄补贴节点:高龄认定看周岁不看虚岁,比如2025年12月满70岁的人,补贴得等到2026年调整时才生效。
漏算工龄折算:特殊工种(如井下作业)的工龄可按1.2倍折算,原工龄30年可能算作36年缴费年限。
说到底,养老金的每次调整都是精算师与人口老龄化的博弈。国家既要确保老人吃饱穿暖,又要为年轻一代留足空间。作为普通退休人员,盯紧自己的三个数(工龄、基数、年龄),抓住认证时间窗,就是守住了钱袋子的安全线。
信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zfxxgknb/202501/t20250124_535389.html
《人社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10811448500530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