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要变身?卢比奥改名风波引关注!此“鲁比奥”就是彼“卢比奥”!不可能因为换了“马甲”就摇身变成另外一个人,更不可能由卢比奥变成“鲁比奥”后,就脱离干系,“隐身而退”,不被中方制裁。
每每谈到美国新任国务卿卢比奥,许多人总是对其嗤之以鼻,这主要源自于卢比奥一贯的反华论调和其强硬立场,使得许多国人对他非常反感。
因为,长期以来,卢比奥在国人心目中,总是没有好印象,在许多国人中,尤其不受待见。
出现上述现象,就是因为卢比奥对中国的不良表现,才使有关卢比奥近日改名的消息甚嚣尘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以致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此,也就由此引发出了另外一个公众广泛关注的敏感话题:是不是卢比奥改名后,被中国的制裁要被解除?
据公开资料显示,就在1月22日电,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中方最近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文译名更改为“鲁比奥”,这种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不再被中方制裁?
针对这一问题,毛宁对此进行了回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毛宁表示,我还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可以了解一下。
二是毛宁称,我想更重要的是他(卢比奥)的英文名字。
三是毛宁说,“关于制裁,我想说的是,我的同事昨天已经介绍了中方的立场。”毛宁强调,“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
很显然,毛宁已将“卢比奥”的名字为何要改成“鲁比奥”,阐述得非常直接明了。
往严肃里说,言下之意,就是中方对于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制裁是一贯的,除非“鲁比奥”痛改前非,否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据说,就在中方就是否考虑解除对卢比奥的制裁表态后,较之过去,卢比奥似乎有所感悟,突然变得老实乖巧和懂事起来。
在对待有关中国的问题上,卢比奥似乎变得低调稳重了许多,在谈论中国时,不再象过去那样咄咄逼人,趾高气昂,口无遮拦,目中无人和大言不惭。
这从卢比奥与“日印澳”外长的会晤上,就可窥见一斑。
近日,在卢比奥正式走马上任后,在华盛顿召开了首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首场外长会。
有迹象表明,此次会议在联合声明中,就有意避免提及中国。
最终,由卢比奥牵头首次召开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会议,只是笼统地重申共同致力于加强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
不仅如此,卢比奥在与日本外相岩屋毅会晤时,还强调要努力防止和避免冲突。
对此,有人表示,就算是将“卢比奥”的名字改写成“鲁比奥",中方对“卢比奥”(鲁比奥)的制裁也不会随之消除。
因为,此“卢比奥”与彼“鲁比奥”,仍然同为一人,并不会因为卢比奥的名字有了变化,就不会遭人诟病和谴责,就不会遭到中方的严厉制裁。
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这种情况一定是“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不能混淆视听,更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