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说到宋朝,很多人都会咬牙切齿痛骂其历代宋朝皇帝,为了一家之江山,重文轻武,使得国家变得懦弱无能,丧权辱国,直接导致整个名族的血性被湮灭。只要仔细的观察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之前的中国人,和宋朝之后的中国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宋朝之前的中国人,尚武好勇,大气磅礴。这点从汉赋唐诗就能感受的出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月黑,夜逃,轻骑逐,满弓刀,从这几个词汇就可以感受到汉唐的彪悍和自信。
宋朝之后的中国人,其风格却如一个娇滴滴的闺秀,一群大男人在那里,哼哼唧唧的吟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自宋朝以后,中原王朝几乎全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宋亡于蒙古,明亡于满清,这种事情哪怕在五胡乱华时期也没有发生过,可是在宋明两朝,几乎都是彻底的亡国,这在宋以前几乎是难以想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日本学者提出崖山之后无华夏之说。
那么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这个朝代几乎彻底的改变了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文明。今天就和大家详细的讲一讲,宋朝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宋朝究竟多富裕?
宋朝究竟有多富裕,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就能看出当初东京汴梁的繁华程度。中国四大发明,三个诞生在宋朝,宋朝的航海技术也是冠绝古今,让日本每年都花大量的白银购买宋朝的航海船,作为贸易的主要运输船只。如果这些都说的太表面,那我们就看数据。根据现有的历史档案记载,两宋期间几乎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一亿贯左右,而宋朝最高时期一年的收入就达到惊人的1.6亿贯。这一贯就相当于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因此也就说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几乎每年都在一亿两白银左右。
如果对这个还没有概念,我可以再告诉你一个数据,明朝最高时期一年的收入是400万两白银,而平均的收入则在250万两左右。而到了崇祯时期,崇祯为了对付山海关外的满清,一度税收提高至300多万两,直接就把李自成和张献忠给逼了出来,直接导致灭国。清朝,疆域远超汉唐,但是就这样再最巅峰的时候,也只有5000多万两。再看看宋朝哪怕是几乎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依然保持一年收入在一亿贯,你就说富裕不富裕。
英国历史学家,汉学家麦迪森曾深入研究宋朝的经济情况,在研究之后惊呼,依照当时宋朝的购买力和物价来比较,宋朝一年的GDP是24亿两白银,占据当时世界财富的50%,而美国最高光的时刻也只是占据世界的25%左右。
让我们再看看人口
中国历朝历代都保有大量的人口数据,朝廷之所以要统计人口是为了要收取赋税。在宋真宗时期,宋朝的人口为1427万,而到了哲宗时期,宋朝的人口则达到了4007万。但是根据当时历史学家的推测,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一些私生子和不再统计范畴里的人口,毕竟古代因为人力和技术的问题,并不能完全统计到,因此初步估算,宋朝人口在最高峰的时候曾经一度达到8000多万。如果你觉得这个数据你没啥感觉,我告诉你,被北宋认为是大敌的辽国人口大致在300多万,西夏的人口在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240多万,而灭了宋朝的金朝,人口也只有400多万。
宋朝的武器装备
说到武器装备,宋朝的更是逆天。在宋朝有一种弓叫做神臂弓。该武器射程远,威力大,且机动性较好,可以做到一个人就能发射的便携性。对于这样的武器,宋廷有专门的使用方法。在战场上,如果士兵丢掉了该武器,是要接受军事处罚的,此外如果战斗失利,敌人即将攻打过来,则要立马销毁该武器,不能让敌人缴获。到了宋朝出面,南宋大将韩世忠改进了该武器,是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六十步,其威力可以贯穿披着重甲的战马。
此外,宋人还发明了热兵器,比如说霹雳火,一种类似于炸药的武器。此外,宋人还发明了管型火器。南宋绍兴二年,宋军就使用了一种长竹竿火枪。这种武器,以竹筒为抢筒,内部装有火药,临阵点燃,喷射火焰。到了宋理宗时期,宋人又研发出了具有一定杀伤力火器突火枪。公元1126年,金人攻击汴梁城,宋军先使用强弓硬弩,大量的射杀金军。到了夜里又发射霹雳炮,夜空皆赤色,使得金军心惊胆颤。这些武器在和蒙古人作战的时候,也一度让蒙古人损失惨重,泸州一战,宋军用突火枪击杀蒙古第一大将。
可以说,宋朝一朝,宋军的武器装备那绝对是遥遥领先整个世界。火器被蒙古人学会,蒙古人在远征中亚和欧洲的时候,这些武器曾经一度让欧洲人惊呼可不思议。
躺平的“熊兵”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宋朝无论是经济实力,武器科研实力,以及人口上都是对周围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全面的碾压。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真实情况是,宋朝却经常被人数远远少于他们的三个国家轮着打。
比如幽州之战,名将杨继业,也即是大家熟悉的杨家将。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关键的时刻,宋朝的军队被辽军偷袭,其实辽军人数远远少于宋军,但是宋军不但胆小如鼠,几乎是一触即溃。最后杨继业死战被俘,最后在俘虏到辽国,随后绝食而死。北宋对西夏的好水川之战,更是惨不忍睹,三十万大军瞬间就被西夏兵团灭,大将任福战死。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名将狄青,但是却被朝廷里面那群依靠科举上来的读书人害死,最后导致西夏做强,始终成为宋朝西北地区的威胁。对金朝作战更是兵败如山倒,最后弄得二帝被俘虏到五方城,靖康之耻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什么原因让宋朝的军队如此低能呢?是身体不行?脑子不行,还是不会打仗呢?国力如此富裕,人口众多,怎么就挑不出来几个会打仗的呢?要知道,我们可是一个诞生出能写出《孙子兵法》的民族,从三皇五帝开始,我们这个民族就一只在战斗,所以按照真正意义上来说,我们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那么一个战斗民族为何会变成这样呢?
就一句话就可以解释:那就是宋朝军事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让人打不了战。
为何这样说呢?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出生,依靠军队政变获得了后周的天下。他自己非常清楚一个道理,真正能威胁自己江山的不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那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武将。于是在制度上,宋朝自始至终都在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而为了将这个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社会都认可这点,就将科举制度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
于是在社会上就开始有了这样的一些话,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科举考试成功,自有朝廷给予的俸禄,还能获得官职,地位,金钱,自身价值,荣耀,能在人间获的东西基本上都给了。于是整个社会,只要不是奴婢,或者是贱籍,都可以考取功名。
再反观武将,那就真的地位低到尘埃里去了。当兵的人,不但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还为了防止开小差,在脸上还要刺青,这待遇就和当时的犯人一样。武将呢,同样级别的,武将就要比文官低半级,这就是为啥身为副枢密使的狄青,会被也评级的欧阳修怼的时候,不敢有任何争辩。时间久了,武将自己都被搞得自卑了,为了能谋得一个好前程,不被人看不起,很多武将都拿起书来读,整天之乎者也。关键是,军事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兵书不读,士兵不训练,因此导致在战场上,敌人对宋军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砍呼”下场。
宋朝的禁军是政府的正规军,最巅峰的时候,人数高达200多万。但是宋朝制定的“更戊法”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加上冗兵,缺乏训练,和军事技术的疏于训练,基本上每年耗费国家一半赋税的正规军,基本上一接触敌军就溃散。甚至到了后期,宋廷拿禁军去剿匪,都被土匪打的丢盔弃甲,惨不忍睹。
身强体壮被侮辱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国作战,随之准备献身的士兵被侮辱为丘八。力敌西夏的狄青被朝廷猜忌,最后被惊厥而死。岳飞于为难之间,阻止兵力对抗金朝的南下,最后风波亭父子含冤而死。辛弃疾,单骑夜闯敌营,手误砍刀一下砍下叛徒的首级,是何等勇武侠胆之人,但也只能看一夜鱼龙舞。
为何人们会称赞汉朝,因为汉朝能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之言。为何人们会梦回大唐,因为大唐能”横制六合,骏奔百蛮“。而宋朝再富有,也只是“凄凄惨惨戚戚”,一副没出息的样子。
赵家更是民族的罪人,为了一家之权力,阉割了整个民族,最后徽宗钦宗在北方被侮辱而死,南宋小皇帝跳海,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因果报应。只是可怜了崖山那跳海的十万南宋军民,悲乎,惨呼,心难平。
历朝历代不都这样吗?第二代开始战斗力急剧下降,游牧民族战斗力下降更快,元朝成立没多久打仗就靠外援,清朝八旗子弟战场表现也拉胯。都一副德性。
互殴是很严重的问题
同样观点 赞👍🏻👍🏻👍🏻👍🏻
如果明白唐末的节度使乱世,你就不会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