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出品/茶咖观察
官官从未想过,自己能站在纳斯达克的中央,经历如此重要的时刻。在欢呼声中,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一起敲响了钟声。
北京时间4月17日晚上9点半,霸王茶姬一线员工代表、加盟商代表、高管及投资人代表共同敲钟,正式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CHA”,成为纳斯达克中国茶饮第一股。
开盘后,霸王茶姬股价涨幅20.54%,达到33.75美元/股,开盘市值突破60亿美元。当晚,霸王茶姬股价最高触及41.8美元/股,上涨近50%。最终收盘价为32.44美元/股,IPO发行价28美元,涨15.86%。截至发稿,霸王茶姬股价33.44美元/股,市值59.54亿美元。
在创始人张俊杰的内部信中,让“茶更有温度”的宣言,恰与敲钟台上茶农、店员、加盟商构成的「共生图景」形成互文。从澜沧江畔的晨雾到华尔街的镁光灯,这家企业用七年时间构建了一个充满反差的现代商业样本:当市场极致追求效率,他们曾为了一杯安徽黄大茶潜心等待三年;当行业陷入新品竞赛,他们让3000公里外的茶农成为产品质检官;在茶饮习惯于背对着消费者制茶的动线时,他们用现萃茶让员工与顾客面对面,在无声门店里让听障员工站在服务最前线。
看似矛盾的商业逻辑,恰恰印证了张俊杰的话:“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家茶饮公司,更是为世界带来更健康、更轻盈、更平静、更回归人与人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一想法,支撑霸王茶姬从地方走向全国,再从中国走向世界。
以人为本,重构服务温度
根据官官的回忆,自己是在2017年12月,收到了霸王茶姬的面试邀约。
彼时,国内茶饮市场两极分化,喜茶、奈雪占据30元以上高端市场,蜜雪冰城横扫10元以下下沉市场,果茶是主流,霸王茶姬端着原叶鲜奶茶闯入,谁也没听过,谁都不看好。
“那时候我对茶饮行业并不了解,只觉得伯牙绝弦、兰亭序这些产品名挺有记忆度。面试时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团队提倡‘员工第一’。在之前我工作过的10年里,基本没有别的公司这样讲过。”
2017年霸王茶姬办公室标语
怀着对这份意外的检验心态,以及想着创业型公司有很多机会,想看看自己在这个平台可以走多远,官官在2017年底加入霸王茶姬,成为“第五号员工”。
“当我在霸王茶姬第二家店做副店长时,创始人团队和办公室伙伴们都来门店,大家一起冲业绩。有的发放试饮,有的收桌子,有的洗雪克杯,每一个都没有闲。”
所有人拼劲全力做好一件事的热情,给予了官官很大的信心。从0到1孵化品牌、拓展市场,需要花费成倍的心力,“但作为一线员工,当时的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接下来的几年里,霸王茶姬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也给了官官足够的成长空间。她用三个月便从店员晋升为店长,又过三个月成为区域专员,负责管理多家门店。随着霸王茶姬扩店,她前往其他省市参与团队搭建、运维等工作,从店员一步步走到现在的项目管理总监。
“在传统餐饮企业里,从基层升为管理者非常困难。”官官感慨自己的好运气与好眼光,“但霸王茶姬提供了更合理、快速的上升通道。”
听障人士小黄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作为特殊群体,小黄找工作并不顺利,过往的几年里,她曾在快餐行业就职,既做过奶茶、咖啡,也在后厨做过配菜、切菜、摆盘等工作。“但这些工作,好像有我没我都一样”小黄打着手势,她的世界是寂静的,工作所对的,也都多是没有任何反馈的死物,鲜少有机会和其他人交流。
霸王茶姬为她带去了全新的体验。在应聘茶饮师的时候,她从未想过,自己还能成为门店的管理层。现在,小黄在做店长助理,管理着7名员工,她会在工作日志上记录门店优化建议和团队管理经验——这些曾被埋没在后厨的洞察力,在霸王茶姬找到了生长土壤,而她也遇见了同行的伙伴。
小黄在工作中(左一)
在小黄所在的长沙东塘友谊商城无声门店,大部分员工都是听障人士。“与听人群体有所不同,因为我们使用手语进行交流,所以我们更依赖于自己的双手和双脚来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对员工价值的珍视,同样体现在对一线声音的快速响应机制上。
官官在现场与装修队沟通
2023年2月,官官接到广东一家门店的优化申请,由于生意火爆,门店无法承载,极大影响消费体验。曾经做过店长的她深知,这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对员工体能的透支。
实地巡店时官官发现,后厨员工需穿越整个吧台运送茶汤,高峰期平均每5分钟往返一次,按吧台6米计算,一小时需多步行144米,且与吧台员工动线交叉,非常混乱。此外,手动制茶场景下,员工培训周期长、流失率高。
于是,官官团队在煮茶机旁新增自动化制茶设备,使茶汤以最近距离送达制作环节。同时,推行自动化制茶,简化员工学习成本、缩短培训时间、提升效率,进而降低员工流失率,让门店拥有更稳定、默契的团队。
从精简学习流程、快速上手实操到优化门店动线,官官和团队利用一线工作经验,为门店提供有效调整和建议,实现为门店伙伴减负,为加盟商创收。
而这不过是公司减轻员工负担的举措之一:霸王茶姬的很多自动化设施,就是为了解放员工双手而研发;“夜洁计划”让员工可以按时下班……
这套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的运营哲学,颠覆了传统服务业的价值排序。
以员工成长作为核心驱动力,将员工置于首位,既保障基层服务颗粒度,又打通职业上升通道。
当员工获得职业尊严与价值认同后,这种组织活力自然转化为服务动能——以员工服务累积用户体验的“情感账户”,在社交传播时代形成“服务溢价-口碑裂变”的正向循环,这也将转化为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与股东回报。
以茶为语,回应真实需求
对于顾客而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产品。“我们经常自嘲‘不配喝茶’。”肖佳调侃,作为重度咖啡因不耐受人士,她连喝杯可乐都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更别说咖啡因含量不低的茶饮了。“绝大部分茶饮我只能上午喝,其他时间必须严格控制量、选好品,不然别想睡了。”
然而,肖佳又极其钟爱茶饮,这种体质令她完全没有享受到喝茶的快乐。“很多品牌的招牌产品咖啡因含量颇高,且不会标注咖啡因、茶多酚的含量,我根本不敢在晚上饮用。”但霸王茶姬看到了她这类人群的需求。
3月21日,霸王茶姬宣布上新轻因版伯牙绝弦,对比正常版,咖啡因含量下降了约50%,全国门店、线上点单小程序同步开辟“轻因专区”,以可视化图标标注咖啡因等级。
这是肖佳第一次看到茶饮品牌如此大规模地进行革新,当天她就点了一杯轻因版伯牙绝弦,这也是她第一次在下午喝茶,并没有影响睡眠。之后,只要想喝鲜奶茶,她的第一选择都是霸王茶姬。
被顾客坚定选择,是因为这种以毫米级精度响应具体需求的姿态,贯穿霸王茶姬的发展史:推出“茶底0添加人工香精、牛乳0奶精、整杯0反式脂肪酸”的健康标准;率先推出“产品身份证”“健康计算器”;率先推出低GI、低咖啡因系列产品等。
霸王茶姬用一杯会“说话”的茶,完成了对其本质的重新诠释——真正的商业,从不是高悬庙堂的宏大叙事,而是让每个被看见的个体需求,都能在消费决策中获得温柔的托举。
这种以用户为支点的产品哲学,不仅重塑着新茶饮市场的价值坐标,更构建着品牌与消费者间超越买卖的情感契约:当企业愿意理解具体的人,商业终将在人性的温度里,生长出穿透周期的生命力。
以茶为链,重塑产业价值
“天不亮就要采茶,可就算采到日头西斜,一公斤鲜叶也只能换1角钱。”回忆起过往,64岁的佤族茶农田海荣坐在茶树旁,双目放空“那段日子不容易。”这座被澜沧江环抱的小镇,年均18.7℃的气候孕育出甜润茶韵,却因地理位置而蒙尘,鲜少被大众消费者看见。直到霸王茶姬的订单叩开山门,这片佤族世代耕种的茶山,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沧源茶山
在田海荣小时候,茶叶只能通过马帮流入市场,交通、运输工具、加工手艺的各种限制,让沧源茶叶一直处于一个小众圈子里,除了云南的业内人士,鲜有人知。21世纪初,沧源佤山茶厂在当地建厂,沧源茶也终于从马帮时代踏入零售时代。
2023年,霸王茶姬的研发团队发现了这款小众茶叶,多次考察下,2024年初,霸王茶姬向沧源茶厂下了订单。茶厂员工们轮流加班加点,为霸王茶姬制作茶叶,也有更多茶农的茶叶,被茶厂以一个实在的价格收走。
茶咖观察了解到,新茶饮行业为沧源茶厂提高了60%的销售量,沧源茶厂预计每年至少可提供1000吨茶叶给霸王茶姬。在大山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这群人,第一次对“新茶饮”感到好奇。
在传统茶产业链中,茶农始终是食物链最末端。霸王茶姬与沧源佤山茶厂签订协议,通过直接向茶农采购,向茶厂定制、定量、锁价,省去了中间的成本,让利润真正流向茶农,也让消费者喝到更实惠的好茶。如今,田海荣家的鲜叶收购价提升至每公斤20元,是往昔的百倍,他的子女也拥有了走出大山的底气。
田海荣在晒茶
那些凝结在叶片里的晨露记忆,那些沉淀了二十四节气的匠人手艺,正在年轻群体的社交传播中,编织成新的文化经纬。这杯茶里,有田海荣们弯下的脊梁,有非遗传承人的掌心温度,更有一个民族品牌对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最后
当华尔街的金融精英计算ROI时,霸王茶姬已在中国山峦间书写着更宏大的命题:让每片茶叶都承载着茶农和员工的尊严,让每杯茶都流淌着大地的温度。
当晴山栖谷的茶韵唤醒都市人的故园记忆,当轻因系列的精准配比让咖啡因敏感者重获饮茶自由,霸王茶姬不仅在创造产品,更在重构人与茶的情感契约。从霸王茶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真正的商业文明不是野蛮生长,而是像茶树根系般深扎大地,既向上触摸星辰,又向下滋养土壤。
此刻,纳斯达克大屏上的“CHA”代码仍在闪烁,而云南深山的茶树正抽出新芽。这两组相隔万里的文明符号,正在书写同一个故事:当商业回归对人的关怀、对土地的敬畏,资本便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当人作为商业真正的尺度,一杯茶也就有了跨越山海,连接彼此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