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亚洲杯女单决赛上王曼昱4:0横扫孙颖莎,本该是件高兴事,结果被极端粉丝搞得乱七八糟,现场嘘声一片,还有人骂脏话,真是让人无语。
比赛进行时,孙颖莎的粉丝一直在喊加油,搞得场面特别嘈杂。主持人喊名字助威的时候更是闹出笑话,喊王曼昱的时候观众喊孙颖莎,喊加油的时候还是喊孙颖莎,场面尴尬得不行。这种情况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孙颖莎粉丝多,声音大一些也正常。但是后面有些粉丝的行为就实在太过分了,简直是丢人现眼。
王曼昱赢了比赛之后,有些极端粉丝居然开始骂她打脏球,说她不该对孙颖莎打那么大角度的球。这话听着就离谱,孙颖莎也打了不少大角度球啊,只不过王曼昱都接住了而已。还有人造谣说教练给王曼昱开小灶,教私课。这更是无稽之谈,难道教练就不教孙颖莎了吗?还说什么王曼昱研究队友不应该,这就更可笑了,她们本来就是一个队的,天天一起训练,互相研究不是很正常吗?
有些粉丝还说孙颖莎是因为前面比赛太累了,所以决赛才打得不好。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王曼昱前面也打了比赛啊,又不是直接参加决赛的。视频里那些极端粉丝的表现更是夸张,说的脏话简直不堪入耳,TMD口就来。这些人是没上过学吗?连最基本的素质都没有,还好意思当人家粉丝?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王曼昱在感谢网友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现场粉丝多多保护嗓子。这个回应可以说是既聪明又有力,既没有正面怼观众,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是没想到这句话又被一些微博大V过分解读,说什么王曼昱格局不够大,不应该怼观众,因为观众是运动员的衣食父母。
这种说法简直是荒谬至极。运动员的衣食父母什么时候变成观众了?拿京剧表演和竞技比赛做类比,这些大V是怎么想的?后来被网友回怼之后,这位大V又赶紧改口说自己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人。这种墙头草的态度真是让人无语。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乒乓球比赛,到今天变成饭圈狂欢的场地呢?有些粉丝的逻辑简直是匪夷所思,自己的偶像得冠军了就高兴,没得冠军就觉得有黑幕,非要为自己的偶像击鼓喊冤摇旗呐喊。但是他们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冠军是一分一分打出来的,不是一声一声喊出来的。
如果中国乒乓只能一两个人得冠军,那直接颁奖就好了,还一级一级比赛干什么呢?都是中国的运动员,都在为国争光,为什么要踩一个捧一个呢?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运动员,也损害了中国乒乓球的整体形象。
仔细看看,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生涯中都曾遭到过这类事件。2024奥运会前夕的沙特大满贯,陈梦夺冠之后,现场粉丝大喊擦边。陈梦先是隐忍,随我今天就是很接的回应显示出她的勇气和坚强。
几个月之后的巴黎奥运会,情况更加严重。当晚孙颖莎和陈梦的女单决赛,陈梦夺冠时,现场的气氛简直是一片混乱。陈梦接受采访时,现场观众一边倒支持孙颖莎,嘘声不断,干扰声此起彼伏,甚至有观众竖中指。这种行为在全球几十亿人面前,真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陈梦赛后压力巨大,甚至不得不卸载社交软件来躲避负面评价。这种情况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让人不禁怀疑,这样的比赛环境还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吗?
2024年5月底的重庆冠军赛,当时王楚钦是大热门,樊振东顶着巨大的压力拿到冠军。但是樊振东夺冠采访时,喊声多次打断发言,他无奈选择沉默。事球不行,赢球好像也满是对饭圈乱象的无奈。
小胖当时站在台上,那副心酸和委屈的样子真的让人泪目。你们粉丝多,热情奔放可以理解,但是别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安静不要插嘴不要大喊大叫,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运动员,也让整个比赛的氛围变得非常糟糕。
2025年WTT新加坡大满贯男单半决赛,梁靖昆战胜王楚钦晋级决赛,赛后采访却被王楚钦粉丝喧闹声两次打断。梁靖昆虽然尴尬,但仍坚持表达会在决赛全力以赴。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和专业,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运动员要忍受这样的对待?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要面对这样的场面,这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运动员的不尊重,也是对整个体育精神的亵渎。
就连现在备受追捧的孙颖莎,刚出道时也接受了极端粉丝的洗礼。2019年澳大利亚公开赛,孙颖莎以4-0的比分横扫丁宁夺冠,现场却都是丁宁的粉丝。好在当时在国外,也没有形成现在的饭圈文化,现场粉丝比较收敛,没有出现大喊大叫的情况。
但是现场的气氛非常低落,对于19岁刚刚夺冠的孙颖莎来说压力非常大。孙颖莎被弄得不知所措,仿佛刚才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这种情况真的很讽刺,一个运动员取得了如此优秀的成绩,却要因为粉丝的反应而感到不安和困惑。
为什么运动员都要经过一条被辱骂忽视霸凌,之后又被捧上神坛的路程呢?输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不能接受别人是冠军呢?这种现象不仅伤害了运动员,也扭曲了体育比赛的本质。
极端粉丝的逻辑是偶像赢了,那输的人就是偶像的垫脚石,得踩着你往上爬。偶像输了,那赢的人就是绊脚石,还是要踩你,谁让你挡着路了。这种思维方式对谁都是巨大的伤害,不仅是对运动员,也是对整个体育事业的伤害。
饭圈文化入侵体育赛场,很大程度上是社交媒体算法推荐机制加剧的结果。极端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这就导致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被放大和传播。这种现象对年轻运动员的心理发展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促使他们过度追求完美和讨好粉丝,而忽视了运动本身。
体育竞技变成粉丝对立的战场,这完全背离了体育本身公平、尊重、友谊的价值观。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观众行为准则,对严重违规者实施禁赛令。同时,媒体也应该负起社会责任,减少对运动员私生活和情绪的过度解读和炒作。
希望极端粉丝能够停止过激行为,还给运动员一个干净的比赛环境。运动员的家庭和教练团队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应对这种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体育的纯粹性,让运动员能够专注于比赛本身,而不是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
让我们共同努力,还体育一个干净、公平、充满尊重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精彩的比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体育的魅力在于竞技,而不是对立;在于超越自我,而不是贬低他人。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体育的未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