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社交便捷,却也暗藏危机。诈骗分子常伪装身份,在热门社交平台主动搭讪,通过聊天建立信任,随后以各种高回报投资项目为诱饵,一步步诱导受害人转账,等受害人察觉时,往往已遭受巨大损失。
一、
案情摘要
2月6日,榆林一女子小美(化名)报警称:自己在网上结识了一名叫孙正国的退伍军人。孙正国以拥有内部投资消息,为以后生活做打算为由,诱导她在平台进行投资,最终被骗10万余元。
二、
被骗详情
小美在刷快手时,收到一个自称退伍军人孙正国的私信。两人相谈甚欢,短短两天就十分投缘。孙正国以军人身份不能长时间在快手聊天为由,引导小美下载了 “嗨聊” App,此后两人在这个平台上畅聊了十来天。
一天,孙正国不经意间透露,自己的老领导退伍后负责一个投资项目,掌握着内部消息,只要在固定时间在平台上低买高卖花生,就能轻松盈利。小美听后,有些心动。孙正国见状,称自己账户里有40万元,无奈在部队没时间操作,恳请小美帮忙。小美按照他的指导操作几天后,发现账户果真盈利不少。随后,孙正国表示为小美申请了专属账号,邀她一起投资,为未来美好生活助力,小美欣然应允。此后,小美陆续在平台转账10万余元用于买卖花生。
然而,在报警的前一天,小美不见孙正国像往常一样找她聊天,她不断发消息询问,却始终无人回应。不安的情绪在心底蔓延,小美急忙登录投资平台,发现竟然无法提现。这时,小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三、
诈骗套路解析
(一)伪装身份与深度接触
诈骗分子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他们以广撒网的方式挑选目标,随后进行精心伪装。常常将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或军人身份,借助这些身份的可信度,主动向目标对象发送私信开启交流。为进一步巩固信任,他们会以原平台交流不便、有专属交流渠道等理由,引导受害人更换聊天平台,在新平台上不断加深情感联系,为后续诈骗奠定基础。
(二)编造项目与诱骗入局
一旦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他们往往以掌握内部消息、独家资源为幌子,声称投资项目低风险、高回报,利用人们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迅速勾起受害人的兴趣。为了增强可信度,他们还会通过展示伪造的盈利截图或让受害人先参与小额操作并给予一定收益,让受害人切实感受到 “获利” 的真实性,从而放松警惕,自愿参与到投资项目中。
(三)小利诱惑与卷款消失
在受害人入局后,前期投资操作呈现出可观的盈利,让受害人对投资项目深信不疑。接着,他们会以为未来生活创造更好条件等理由,诱使受害人加大投资金额。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便会突然切断与受害者的联系,或是编造各种借口拒绝兑现收益、返还本金,使受害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
警方提醒
(一)谨慎对待社交平台交友
在社交平台上,对于主动搭讪的陌生人,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仅凭对方的一面之词就轻信其身份。对方自称的身份很可能是伪造的,不要被热情的话术和所谓特殊身份迷惑。在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前,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要随意更换聊天平台,避免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二)理性看待投资诱惑
面对各种投资项目,尤其是那些声称有内部消息、稳赚不赔的,千万不能冲动。通过低买高卖某类商品就能轻松盈利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常理。正规投资都有风险,不会存在毫无风险的高额回报。当有人诱导你参与投资,并展示盈利截图等时,不要轻信,应咨询专业金融人士或向相关监管部门核实项目真实性。#榆林头条#
(三)及时止损并报警求助
如不幸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并立刻拨打110报警,最大限度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