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51fa6ac0894182cc254c514b479448.jpg)
都藏着中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
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今天带大家欣赏一些往日春节的老照片,
回味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滋味儿,
追回纯真年代那些过年的美好记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e179ac0ec13f5a70d6a481e3b8f63f.jpg)
五十年代,
离现在也有60多年了。
那个时候,
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
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迎来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毛主席年画,非常受欢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2c7bd8ecd8d786bba5064e99352612.jpg)
▼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写对子,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墨地也毫不含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b9b35c2c74e5f7072f1b721b0b5411.jpg)
▼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这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877a517b7288307625381e9712a39d.jpg)
▼ 四代同堂一大家子围坐一起,过春节 。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69df65cd7a739a2f508c4c233f9251.jpg)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以及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9b42e1d5efbb462ae9f18e8310ae03.jpg)
▼ 春节穿新衣,从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af2b1db94e9c87e6857bea7dd0354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efc778a77747bf7164a326244e5f60.jpg)
▼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为此很多做母亲的,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76d9cbd377c03c8d2ba83208cda9dc.jpg)
▼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有多幸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52f061fcc527b03f174a1f3072d867.jpg)
▼ 放鞭炮似乎是过年时,男孩子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a2357636eb60df4c665343d7a866e1.jpg)
▼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da0a0f36c5cd32fe3eeaa8e2bf808a.jpg)
▼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b4506e8effad68c7d7e2f39c9a56fd.jpg)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远方的祝福。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07894b576cf697101d591f8e4ffbc6.jpg)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什么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d6fb9747fd4daa661f067ced16c144.jpg)
▼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cadc1f02b1c5306506b60f6be15330.jpg)
▼ 没有礼堂,天做顶,石头做椅,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61547bb9bd961901a9e2eb56610553.jpg)
▼ 新年了,“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极具那个年代风采的横幅。那个时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传口号,干部们纷纷下到工农家庭给大家伙儿拜年。这就是一位老书记在去农家拜年时,帮忙张贴春联的场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06c3699c5fe5a6722d7e4783012da9.jpg)
▼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在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过年的气氛,别提有多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8d6de6c3b7a7cc1bbb9f58cbf8a227.jpg)
▼ 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老人包着饺子,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好奇的还会上去学着捏上几个不成形的“怪饺子”,全家人乐呵呵地包饺子,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后的香味儿扑鼻,这估计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ab85b2292d7839fc0a356fd93a90c1.jpg)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等蒸好后,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看着就喜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b71a50906121ce575af0350da5d748.jpg)
看完五十年代,
我们再看看六十年代,
那是个属于集体的时代。
▼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a3d856304d866ed7e60136b026f403.jpg)
▼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环城赛跑,人们从天安门广场开始跑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287587b9dc92fb7f83cf95f7239ebc.jpg)
▼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a2c2b86148029038636ac52c4c5bc9.jpg)
▼ 以前,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哪儿像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东西多了,嘴反倒吃叼了,连味道也觉得淡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a1e4f516b574bd3ea61ac785277f7c.jpg)
▼ 1967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了“春节不放假”的政策,春节期间,各地公社,工厂纷纷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开创各种学习班,过“革命化的春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7f7d1e393fc9279fc460a44a251f39.jpg)
再到了七十年代,
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
都渐渐丰富了起来。
过年的时候的活动,
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 过年了,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那时过年的全家福里总是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记忆中的小时候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be4a9b08c6745d16fb358e8022e7e9.jpg)
▼ 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那时候鞭炮的种类也变多了,孩子们玩得也更尽兴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952754e85ccdddcc2cca44e5fbd883.jpg)
▼ 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菜虽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的花哨,但满口都是年味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6d1a8be239fd05b861d7bc5ce6bea6.jpg)
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
毫无例外的,
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
要说八十年代过春节有什么最大变化,
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这一年起,中国人过春节就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多少关于春节难以忘怀的记忆,都和春晚紧紧连在了一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4c8de3d9e53db834aff73bbfc4762c.jpg)
▼ 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 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姜昆老师还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35bda5c1e860635bfb34e08a09162e.jpg)
▼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890eb0e3e23f6a1aff1908b3bd3e63.jpg)
▼ 当年只有30多岁的李谷一的一首《乡恋》唱红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旧会跟着唱:“你的声音,你的歌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ec4c8fa7efcb8c1058d540c08f5567.jpg)
▼ 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把港台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一夜间,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香港歌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aa83fd3aea4bf7f0c38598ee2e01b5.jpg)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他就是——费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6f74afd56ee9b198b9c276fe66b8cf.jpg)
▼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3f91f0973320bcf009f28ecafe95d7.jpg)
▼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a153a18c9854fc391ad2136e3a7447.jpg)
▼ 那时,过年当中已出现这样热热闹闹的红火景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26beda518572753dfecd4fbdc1bee0.jpg)
▼ 那时,正月十五看花灯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dcfefe2eaed5549afffa88c4b735d4.jpg)
▼那时, 城里过年也能买到震耳欲聋的响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e0207e8dcc54d80777bb7605c554d5.jpg)
▼ 那时,春节期间卖的最火的是——挂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4d26a6c5e7d27c904ad3c0d45c2c47b.jpg)
一年又一年,
这组老照片,
也如同一份难得的礼物,
很值得和父母、长辈一起重温。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视频等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图、文、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