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火药桶”,却是耶稣的诞生地,基督徒的朝拜圣所

火耀看旅游 2024-09-02 12:56:48

游览巴勒斯坦伯利恒是我期待已久的旅程,因为这个名字太响亮了,它不但与犹太人的历史紧紧相连,与基督教的产生紧紧相连,还与现实中的巴以冲突紧紧相连,甚至被称作是“中东的火药桶”。

伯利恒位于约旦河西岸,距以色列最大城市耶路撒冷仅10公里,人口约3万人,是巴勒斯坦的对外窗口和旅游中心。从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的通关手续很简洁,只需要在关口稍停片刻,由士兵上车清点一下人数即可。

从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伯利恒的唯一通道

我们路过的这道高达8米的水泥墙就是所谓的“隔离墙”。隔离墙始建于2002年,由以色列单方面修建,主要是为了防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成员的袭击和渗透。多数沿1967年中东战争以前的以巴边境线修建,也有国际社会认定的巴方领土被囊括在以色列一方,其中就包括了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领土)。对此,巴勒斯坦强烈反对。2004年,海牙国际法庭裁决隔离墙违法,并要求以色列终止修建隔离墙,拆除已建隔离墙。同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执行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时至今日,旧的隔离墙依然矗立,新的隔离墙还在建设中。

冷冰冰的隔离墙被涂鸦后,似乎有了一些生气(以上二幅)

伯利恒的主要观光景点就是举世无双的圣诞教堂,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之一,因耶稣在此诞生而成为基督徒们的朝拜圣地。

位于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

犹太女孩玛利亚因圣灵感孕怀上了上帝之子耶稣,其未婚夫约瑟知道后曾经想休掉玛利亚,后来在神的启示下欣然接受了现实并迎娶了玛利亚。

圣诞教堂的钟楼,每年圣诞节的午夜弥撒都会奏响悦耳的钟声

大约公元前2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进行全国普查,根据规定,玛利亚必须回到原籍伯利恒申报户口,于是约瑟牵着小毛驴,驮着即将临产的玛利亚来到伯利恒。可此时城中的旅店已经满员,无奈之下只好在一间马厩过夜。当晚,一名男婴呱呱落地,玛利亚将他包好,轻轻放在马槽里,这个男婴便是耶稣基督。

这是进入教堂的唯一入口,再高贵的人也要弯腰低头

教堂内壁龛中的约瑟与圣子雕像

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的祭台

烛台与圣母圣子像

圣诞教堂最初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于公元326年在耶稣降生的圣诞洞穴原址上修建,公元333年教堂竣工,后来毁于战乱,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查士丁尼大帝用原教堂的材料于公元540年重建的。算起来,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了。

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的马赛克作为珍贵文物被保护起来(以上二幅)

石柱和吊灯仍保持着一千多年以前的风貌

众人共同涌向教堂核心区域——圣诞洞(以上二幅)

圣诞洞长约13米、宽约3米,洞内最初的泥马槽后来被银马槽所取代,再后来,银马槽又被换成了大理石圣坛。圣坛的下方就是著名的“伯利恒之星”,星的圆孔是耶稣出生的位置,圆孔四周镌刻着拉丁文:圣母玛利亚在此诞下基督耶稣。

大理石圣坛

银质“伯利恒之星”为14角星,教徒们争相抚摸和亲吻这里,如用单反相机拍摄,无论从游客的拥挤程度,还是昏暗的光线环境都非常来之不易。

伯利恒之星

旁边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当年马槽放置的这间小房子

马槽放置的地方

到这里参观的朝圣者和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大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安静地瞻仰和祈祷。

来自东南亚的游客

来自欧洲的游客

来自南亚的游客

来自南美洲的游客

看到一位有着明星般面容的女子,平静而虔诚的神态让人印象深刻,我悄悄为她拍了几张:

有着明星般面容的女子(以上三幅)

这两人左为导游,右为随团神父,看来是一个宗教朝圣团

整个圣诞教堂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联合管理(均属于基督教)。在这里,他们各自建造了供本教会教徒祈祷的小型教堂。

希腊东正教堂

亚美尼亚小教堂

几位游客自发唱起了动听的圣歌

距离离开的约定时间还有一会儿,我迅速走出教堂,来到伯利恒的街道上,急切地想感受一下身处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的氛围,有关它的新闻往往都与动荡、暗杀、爆炸、定点清除、示威游行等词汇相关联,而百闻不如一见。

修建中的隔离墙将以色列定居点与伯利恒人为地分割开来

伯利恒一侧的巴勒斯坦城市面貌

我们的大巴车和同行的游客们

巴勒斯坦重要人物:已故前领导人阿拉法特(右)和现任领导人阿巴斯(左)

一处弯路,路灯上有醒目的国旗和一位牺牲的男子画像

二十一世纪纪念碑,环环相扣的锁链很富创意也很有寓意

随手拍了几位当地居民,刚巧都是女性:

我对她举起相机,示意可不可以拍照,她嫣然一笑,算是默许

美丽、淳朴的巴勒斯坦妇女(以上二幅)

说实话,感觉一片祥和,似乎与战争、冲突、动荡挨不上边。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