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今天不想吃饭。”
“不吃饭怎么行?赶紧吃,吃了我带你去逛超市。”
“那我买零食,买玩具!”
“行行行!把饭吃了就给你买!”
当孩子发脾气或闹别扭时,会跟父母进行“谈判”。有些父母为了“息事宁人” 也为了早点儿了事儿,就选择满足孩子在当下提出来的条件。
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闹脾气就有糖吃,反而会越来越不收敛脾气,压抑的情绪也不能正确纾解。
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管教不了的话,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父母?于是,家庭教育变成了“权威之争”。孩子总是在挑战这你的权威,这个问题一直在纠缠家长们的心。
有些时候,孩子跟家长“讨价还价”并非是件坏事。因为,在某种层面来讲,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但如果处理不当,问题也是不小的:长此以往,形成常态,每天都会上演,而谈条件便成了一种“要挟”。
所以,孩子“讨价还价”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商定规则。
与孩子一起协商规则更能激发他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家长要以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哪些是可以协商的事情,哪些是原则的事情不能让步。让孩子知道凡事是有底线的。
2、抓大放小。
孩子讨价还价,家长不可一味妥协,也不可全部拒绝。重大原则性问题一定要拒绝,家长不要做任何让步。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可以适当让步,给孩了一些自主的空间。比如:“先收玩具,再看动画片”,孩子央求先看动画片,再收拾玩具,父母可以做适当让步,只要孩子能把玩具收拾好就行了。
3、态度一致。
家长立场要坚定,前后态度要一致,不可情绪化,不能心情好时孩子讨价还价就让步了。孩子尝到甜头,就会察言观色,想方设法让家长妥协。
所以,管与惯只在父母的一念之间。讨价还价,不是不可以,但要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