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椒虾
编辑 | 胡椒虾
前言
“来一份麻辣鱼”,“麻辣的没有了”。
近年来预制菜的崛起引发了一场餐饮革命和科技革命。
预制菜的口碑也愈发往两极发展,有人支持称方便又好吃,也有人抵制说没营养、全是科技狠活。
在这场争论不休的大战背后,一位背景身份特殊的院士,站在了推广预制菜的领军地位。
他究竟是谁?预制菜到底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还是利益驱使下的产品?如今预制菜已然占据餐饮界的半壁江山,又是因为什么?
“冷冻食品之父”
这位“领军人物”就是孙宝国院士,众所周知,“院士”是学堂的最高级别了,作为这样一位权威的专家,他的立场会影响到非常多的人。
孙宝国院士究竟和预制菜有哪些渊源?
孙宝国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同时也是预制菜产业的积极推动者和思想引领者。他被誉为“冷冻食品之父”,在食品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和远见卓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成为了中国首位将冷冻技术融入食品加工的先驱,当时这一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全自动速冻设备,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线,并创立了国内速冻食品的龙头企业“大北农”。
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的发展,也为后续预制菜产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针对冷冻食品,他还发表了《冷冻食品加工工艺》、《冷冻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速冻水产加工技术与设备》等诸多学术著作。
后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便捷、快速的餐饮需求日益增加。
预制菜是一种通过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就能立即食用的食物,正好满足了现代人追求高效、健康饮食的需求。
孙宝国院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变化,他认为预制菜能够解决现代人的饮食困扰。
他不仅将自己在食品领域深耕多年而获得的技术大力投入到预制菜的研发当中,还在各个领域大力推广预制菜。
他频繁发表演讲、参加研讨会,积极宣传预制菜的优势和前景,从而吸引了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预制菜行业。
同时,他还倡导预制菜产业要实现工艺和健康双导向,也就是风味要好,也要健康。
孙宝国院士不仅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推动,还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
他提出了严苛的预制菜标准,从原料把控到生产流程,从添加剂使用到营养配比,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来确保预制菜的安全和品质。
同时,他也是营养均衡的坚定推动者,主张预制菜要成为健康饮食的“黄金搭档”。
他还提出了“科技+传统”的发展路径,主张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他甚至倡导将预制菜打造成“国家名片”,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品质,使中国的预制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预制菜异军突起
在大佬的带领下,短短几十年内,预制菜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强劲,市场规模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
上世纪八十年代,预制菜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在我国市场开始了初步的尝试。
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的进入,国内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工厂。
也就是由工厂提供洗净、切好的蔬菜等原材料给餐饮企业,以此来减少餐饮企业的初步加工成本和时间。
21世纪初,在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餐饮连锁化率加快与外卖平台的兴起,推动了B端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开始使用预制菜,来降低后厨成本和提高出餐速度,而外卖平台上的许多商家也开始倾向选择使用预制菜来简化烹饪流程。
2020年至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经过疫情的催化,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C端预制菜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多家互联网巨头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切入了C端预制菜赛道,推出了多种即烹、即热、即食的预制菜产品。
像叮咚买菜的“叮咚快手菜”系列、盒马鲜生的“盒马工坊”等,都深受上班族和不擅长烹饪族的欢迎。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政策。
2022年广东出台“菜十条”,2023年预制菜还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产业正在逐渐进入标准化时期,
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下,预制菜在我国的发展不断壮大。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616亿元,并预测未来几年还会以每年20%-35%的增速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也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4990亿元至5165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会突破5600亿元。
预制菜的销售渠道也日益多样化,线上线下结合成为新的趋势。
春节期间,预制菜礼盒的线上销量达到4235万元,就连知名饭店如全聚德、龙大美食等也推出了许多套餐礼盒。
是进步还是风险?
预制菜的出现和崛起不仅仅是餐饮界的一场革命,也是科技进步的一方面体现。
不过,在具体的实施和推广过程中也免不了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风险。
预制菜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清洗、切割、调味、烹调、冷却、冷冻或真空包装等。
首先,这些工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食物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流失。
同时,为了保持预制菜的保质期和口感,还会添加大量防腐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长期摄入将会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预制菜在烹饪后不可能像现做菜肴那样保持原有的新鲜度和口感,会大大降低人们对于美食的期待。
而且,尽管预制菜的生产过程通常会在正规的厂家或餐饮店进行,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但在储存、运输、销售、加热等环节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如果储存温度控制不当,预制菜有可能变质;如果运输过程中包装破损,可能会引发二次污染;如果加热不彻底,就可能会导致细菌滋生。
有报道指出,一些学校食堂在引入预制菜后出现了学生食物中毒的情况,这也是很多家长如此抵制预制菜的一大原因。
预制菜可以成为便捷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但有些地方和场景,还是最好不要用预制菜来“省事”,尤其是学校。
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食材的新鲜、烹饪的技艺和口味的多样性,预制菜过度普及,人们还会愈加丧失对饮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结语
其实,传统餐饮和预制菜并不是无法共生的矛盾关系,预制菜的市场扩张也并非为了挤压传统餐饮。
无论如何,餐饮界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和“匠心”,只有坚守好这两个词才能够实现持续和长久的发展。
传统餐饮也完全可以和预制菜互利共生,通力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体验,从而实现二者的共赢。
作为消费者,你在未来的就餐选择中更倾向选择传统烹饪还是预制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