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这样的词语一般人们使用时,往往是对于楼盘一种不良情况的描述方式,且随着发展,也衍生到了关于盖楼的多种领域之内。
而在如今,方舱医院也用上了烂尾,根据信息来看,不同地区为了应对新冠,都开始建立方舱医院。
然而就在国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对于防治措施进行整改后,新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方舱医院的烂尾,且部分地区的方舱医院仅建造了一半,比如太原、西安等地。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01方舱医院
根据方舱医院的官方资料来看,其实方舱医院并不是在疫情期间才出现的医院。而是属于军备方面的野战机动医疗系统中的一个成员。
方舱医院属于机动医疗系统,在各种需要应急的特殊情况中,方舱医院都会被使用。
但从事件的覆盖程度来看,人们熟知方舱医院的原因,是因为本次新冠疫情的覆盖面过于广泛,也导致了方舱医院,被民众当成了针对新冠疫情的一种应急策略。
从组成来看,一个完整的方舱医院一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也就是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
但由于属于是一种应急状态的医疗系统,所以一般情况下,仅有这三个单元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供应。
如果要细讲环境,或是更上一层的用户体验来说,或许并不会给到实际使用者,以及亲身经历者更多的优待。因为在应急条件下,这样的状态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尚未建成的方舱医院烂尾了,或许也仅是一种社会描述而已,或许从建筑角度来说,说其烂尾并不太可能。
因为从本质来说,其不属于是建筑,本质价值方面与人们在野外常见的露营帐篷,或是工地门口的集装箱无异,都只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安置措施。且如果与实际的医院来对比,或许,方舱医院不算是医院。
02方舱医院不是医院
从其实严格来说,方舱医院并不算是医院,因为其本质是一种应急的保障措施,与医院的整体设施或是工作人员的总量以及质量来说,并不能相提并论。
从互联网上有关于方舱医院的亲身经历者的描述来看,对于方舱医院的形容词,往往都带有一定的贬义,且从描述主体来看,也都以体验不好,环境差为主。
但从客观来讲,或许在这样的状态下,仍然可以有一个安身之所,也已经是一种最好的生存状态了。那么那些尚未建成的方舱医院,又将何去何从呢?
03烂尾的说法仅是形式的改变
其实从烂尾的这个角度来看,之所以会有烂尾的描述出现,其实是方舱医院在落地后的形式已经改变。
作为应急医疗系统的方舱医院,应该是在保障基础功能的前提下,给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保障措施。
但从互联网内关于方舱医院的建设,以及相关的建设消息来看,在方舱医院落地后其制作更加精良。
这也导致了方舱医院的制造成本增加,而烂尾的说法,其实是源自相关的建筑工人,对于他们而言,方舱医院仅代表着一次业务,已经脱离了应急的医疗保障措施的本意。那么剩下的方舱医院又该怎么办呢?解决办法可能仅有两种。
第一种,改建为其他措施。由于形式方面的改变,使得方舱医院已经脱离了应急保障的概念。
那么在长期使用,或是建筑安全方面的提升后,这些尚未建成的方舱医院,其实可以改成一些体育运动或是公共健身的一种社会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的性质是避不开的一个点。
当然改造成功后,一方面可以改善民众的免疫力,一方面可以使建筑成本有所回落。
而第二种,就是直接拆除。虽然说,直接拆除无疑是再次添加了成本,但也并不是将拆除掉的材料全盘销毁。
而是可以保留部分材料,并且在消毒后应用到其他的建筑环境之中,以最大限度的形式来使得成本回收。
这两种办法或许是相对比较好的办法,但无论是改建还是拆除,都指向了成本,这又是为什么呢?
04结语
为什么会有成本考量,又为什么方舱医院在落地后其形式有所改变呢?
其实从操作以及形式来看,或许在其背后都有着人性的问题,也就是在不适合逐利的客观环境下,个体为了自身利益,选择了不良博弈。
而自疫情防范的管控制度下降后,这些人也要开始为此前的不良博弈买单,甚至从收益角度来看,或许难以覆盖其支出成本。
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优先考虑一个结果产生概率,以及社会责任,如果这两方面缺失了,那么收益或仅存在传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