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爱诉苦的父母吗?
说起这个话题,朋友乔乔说:在我妈充满抱怨的人生里,我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她的妈妈几乎每天都会跟乔乔,抱怨爸爸,抱怨弟弟,抱怨爷爷奶奶,说自己多辛苦,他们习惯有多么不好。
乔乔在外工作,什么都帮不了她,每次听到妈妈抱怨各种事,乔乔的心情也会很差。

乔乔说:我很心疼妈妈,可是我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陪她心情不好。
可时间久了,乔乔一看到妈妈的信息,就烦躁,想不当回事,又觉得妈妈好可怜,又内心自责。
妈妈抱怨诉苦后短暂地停顿两秒,一定会接上一句:这些话我不跟你说跟谁说?(好像显得母女之间很亲近似的)。
天呐,跟我妈一模一样。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真的很能共情她,每每都会开解她,也会站在她的立场去谴责她的对立面。
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妈就像个游戏NPC,只要跟我聊天就是这些负能量东西,再之后我就会岔开话题。
现在嘛,我连与她聊天的勇气都没有了,不主动联系她,她要有事找我就该咋办咋办,办完就走。

你要帮她说话了吧,她又说,再怎么说那也是你爸或者再怎么说都是亲戚……
真是服了……
甚至还要加一句:这事千万别跟你哥(你弟)说,每次听到很烦。
妈妈为什么不对儿子诉苦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很少有妈妈会向儿子口无遮拦地发泄牢骚,可妈妈又特别喜欢向女儿倒苦水。
很多妈妈爱跟女儿诉苦,为什么她们不对儿子诉苦?
因为她爱那个孩子,当妈妈爱一个孩子时,不会向那个孩子传播焦虑和恐惧。
而什么只和女儿说,只是因为妈妈不把女儿当做自己的孩子,只把女儿当做“情绪垃圾桶”。
真的,我就曾经对我妈说: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不和弟弟说?
我妈说:我们是母女啊,都说女儿贴心啊,巴拉巴拉的……

有一次,我妈跟我说的那些负能量,我都转述给我弟了,直接把我妈吓坏了。
曾经误以为这样的“情绪垃圾桶”,是我妈和我更贴心。
直到我妈说出:儿子孙子再气我,那也是自己的,闺女再好是别人家的。
我才如梦初醒。
我就是,过于共情我妈的感同身受、同仇敌忾,更长时间内为我妈的不再苦而努力 ,结果人家只是说说而已。
突然感觉自己遭遇了背叛,自己的共情如同小丑。
父母孩子诉苦,本质上就是一场“痛苦转移术”,把自己的委屈、焦虑、不满、怨恨通通转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最大的错,就是把孩子当成了“情绪垃圾桶”。
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的精神绞杀,内在的能量会被一点点消耗殆尽。
让孩子深陷负能量的泥潭中,看不到半点阳光。

这类的倾诉,孩子听完后会觉得很无力、很沉重。因为孩子只是孩子,又不是神,没法解决父母这一辈子形成的困果。
不要把你的苦掰一半给孩子。
什么都抱怨,只会害了这个家庭。
最后,被倒了一堆垃圾的小孩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边咀嚼,一边走,一边自我救赎着。
正能量的家庭,才能养出内心富足孩子有人说:我觉得对孩子倾诉,也是为了让孩子理解父母。有时候一个母亲,妻子,真的过得很难,有个好老公就不会这样的了。
那你诉苦的时候,是想孩子代替父亲、老公的角色?孩子只是孩子,为什么要孩子承担不该属于自己承担的东西?
上学的时候爸爸总跟我说:不要怕花钱,该花就花。
听着特别好是吧,但是会有最后一句:爸爸能借来钱。

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空白了,只剩下一种“我就是拖累的感觉”,还哪里敢花钱?
一个家庭系统健康运行的前提是:各司其职,各就各位。
爸爸妈妈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那不是因为你。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要让孩子照顾父母的情绪,也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孩子的养育之路道阻且长,难免一地鸡毛,磕磕绊绊。
我们需要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引领,正向地面对生活,孩子才会学会感受生活美好的那一面,学会用情绪稳定地去看待问题。
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善于转变心态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内心富足,情绪稳定的孩子。
即使我们都是伤病员,家也不是我们的疗养院,不要把自己的家变成垃圾场。
家里温暖幸福的港湾,在垃圾场一般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干什么样子,我们不敢想象。

积极的父母,可以直接传递给孩子能量,帮助孩子驱走内心的阴霾,正能量的家庭才能滋养出幸福感满满的孩子!
家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我们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那些从小浸润在正能量家庭的孩子,也会不惧困难,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