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附着基消毒,紫外线照射,育苗场,千万注意时长
在众多的海洋养殖品种中,扇贝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存在。扇贝喜欢栖息在潮间带至水深10余米的浅海区,尤其是在水流湍急、盐度较高、水质澄清的岩礁底或泥沙底质的海区,像我国的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沿海就有大量的扇贝养殖区域。扇贝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等。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扇贝的闭壳肌制成的干贝,更是一种名贵的海珍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扇贝养殖的过程中,育苗场的附着基消毒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比如说,在辽宁的一个扇贝育苗场,张师傅已经在这个行当里干了快30年了。他回忆起曾经的一次失误,由于当时没有重视附着基消毒这件事,而且在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时长的重要性,结果导致扇贝苗的发病率急剧上升,那一批扇贝苗的损失相当惨重。这可不是个例,在很多扇贝养殖场,尤其是那些养殖规模较大、集中育苗的地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扇贝附着基消毒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附着基是扇贝苗附着的载体,如果附着基上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或者有害微生物,那么在扇贝苗附着生长的过程中,这些病菌就会很容易感染到扇贝苗。而且扇贝苗在附着基上初期生长时是非常脆弱的,就像刚种下的小树苗一样,抵抗力很差。在广东沿海的养殖区域,那里气候较为湿热,病菌滋生相对更快一些,所以对于附着基消毒的要求可能比北方干冷地区的养殖场要更高一点。
说到附着基消毒,紫外线照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常见的绿植消毒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一些冷门的绿植品种,像玉露,它比较喜欢干燥一点的环境,要是消毒的时候处理不好,潮湿引起了病菌感染,它那晶莹剔透的株型就会变得浑浊,观赏价值大打折扣;还有法师类绿植,它比较怕强光和病菌,消毒不当也会让它生长停滞;银星这种冷门绿植对环境湿度很敏感,附着基如果不干净或者消毒后湿度控制不好,很容易烂根。这些绿植消毒的时候都得格外注意细节,更别说扇贝附着基消毒了。
那这个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时长到底该怎么把握呢?在浙江的一个扇贝育苗场,有一年夏天,当地的养殖户小李就因为这个问题吃了大亏。他是按照以前老养殖户告诉他的大概时长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附着基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不同季节海洋环境的差异。那是一个异常高温的年份,水温比往年同期高了不少,微生物繁殖的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他按照原来正常的1个小时的紫外线照射时长对附着基消毒,结果把附着基放进育苗池后,扇贝苗还是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后来经过专家的指导才发现,由于当时特殊的气候条件,紫外线照射的时长需要延长到1.5个小时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在不同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紫外线照射时长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在山东半岛的一些育苗场,那里的海水盐度相对比较稳定,水质环境也较好,在冬季,扇贝苗生长的时候,附着基消毒紫外线照射30分钟左右可能就差不多了。但是在海南的一些育苗场,海水温度常年比较高,微生物活跃,同样的附着基可能需要4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消毒。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养殖场的情况。有一个北方的养殖场,在2年前,采用了一种新的紫外线消毒设备,这种设备宣传说是消毒效果非常好,而且有智能的时长控制功能。可是养殖场的老板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结合当地的海洋水质、温度这些因素,就按照设备默认的2个月一次的消毒时长安排来给扇贝附着基消毒。结果呢,到了收获的季节,发现扇贝的产量比以前正常消毒的时候少了很多。后来经过仔细排查才发现,虽然设备本身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当地的海洋环境在这2年里发生了一些变化,水质中的一些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了,之前的消毒时长已经不能满足消毒的要求了。
在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中,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说,育苗场的规模如果比较大,有一大片附着基需要消毒,就不能一次性全部进行消毒,得分批进行。像江苏的一个大型扇贝育苗场,有超过10万块的附着基。如果一次性全部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不仅设备可能会因为长时间连续工作而出现故障,而且可能因为空气散热等问题影响紫外线照射的效果,所以得分成5 - 6批,每批消毒时长也要根据批次进行调整。
还有,对于新引进的附着基材料,也不能盲目按照旧的消毒时长和方式来操作。曾经有一个福建的小养殖户,听说周边有人用紫外线照射老附着基很成功,于是就按照别人的方式来对他新购买的附着基进行消毒。他是一个人操持这个小小的养殖场,没有太多经验,结果发现扇贝苗的生长非常不好,后来才知道新附着基的材料结构和透气性等和旧附着基有所不同,需要的消毒时长和方式也要调整。
从长期来看,比如3年以上的持续养殖过程中,附着基消毒时长的把控还要结合养殖场整体的水质管理计划。一个有着3年养殖经验的山东养殖户老张,他在他的扇贝养殖场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他除了正常的紫外线照射消毒附着基之外,还会根据季节变化、海水水质检测结果等因素综合调整消毒策略。他每年都会定期对海水进行详细的检测,观察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来微调紫外线照射的时长。而且他还会对附着基在不同消毒时长下的扇贝苗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样几年下来,他就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养殖场的非常科学的附着基消毒管理方案。
在现实的养殖场景中,家养扇贝(如一些家庭小规模的养殖尝试)虽然规模小,但也不能忽视附着基消毒的时长问题。网友小王在自己的海边小别墅里搞了个小小的家庭扇贝养殖区,他就特别爱干净,每次消毒附着基的时候,他都觉得越久越好,结果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对附着基的材质也有了一定的损伤,影响了扇贝苗后期的附着效果。
所以啊,在扇贝育苗场的附着基消毒过程中,紫外线照射时长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实际上包含了非常多的学问。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问题,还和地域、季节、海洋环境、附着基材质、养殖场规模等众多因素息息相关。这里就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在扇贝附着基消毒中,是地域因素对消毒时长的影响更大呢,还是养殖场的设备以及当地的海洋环境变化对这些影响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