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2019年2月17日,正值大年初三,这本该是全家欢聚、喜庆热闹的日子,可整个城市却被阴霾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一天,杀人的张扣扣迎来了法律的最终裁决,面对摄像机,被害人的老婆缓缓开口,一句 “其实我们谁都没赢”,瞬间让空气凝固,这话背后藏着长达22年的恩怨情仇。
究竟是何等刻骨铭心的仇恨,竟能让张扣扣抛却一切,奋不顾身地踏上这条有去无回的复仇绝路?又是什么样的收场,让被害者家属在正义到来后,却感受不到一丝胜利的欢愉?
一场冲突引发的悲剧
1996 年 8 月 27 日,在汉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里,张家和王家因为承包粮食加工厂的事儿闹起了矛盾,这两家早就看对方不顺眼了,这一天,矛盾终于彻底爆发。
张母与王正军争吵不止,情绪失控,两人扭打在一起,王家老二顺手拿起扁铁砸向张母头部,她头部重伤倒地,因伤势过重,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
事情发生以后,村里的人大多都不敢吭声,这也能看出来,那时候农村的社会管理不太好,基层调解矛盾的办法也不多。
王家在村里有点势力,就像那种 “地头蛇”,村民们心里有意见也不敢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冲突变得更严重。
母亲汪秀萍的死讯,对张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那时的张扣扣只有 13 岁,他惊恐地看着母亲在自己眼前没了气息,那画面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心中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疤,仇恨的种子也自此生根发芽。
王家老二被依法判刑后,还附带民事赔偿,可王家在出了丧事开销后,只给了张家1500元,便不再履行赔偿义务,这让张家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内心的不满不断加剧 。
赔偿问题还未解决,张家又被邻里的冷漠狠狠刺痛,由于王家人丁兴旺,村民们大多选择明哲保身,对张家敬而远之,背后的指指点点更是家常便饭,这无疑给本就艰难的张家生活雪上加霜 。
冷漠的邻里态度,再加上未得到公正对待的赔偿,让张扣扣心中的仇恨如野草般疯长,复仇的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张扣扣的一辈子,都被妈妈的死影响着,他早早退学去当兵,想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想给妈妈讨回公道。
可退伍后,他干啥都不顺利,工作老是丢,再看看王家,日子过得好好的,这一对比他更觉得命运不公平,对王家的仇恨也更深了。
22年过去了,复仇的想法在张扣扣心里越来越强烈,2018 年春节前,王正军提前出狱的消息传来,这一下彻底把张扣扣逼到了绝路,22 年积攒的压抑和愤怒,一下子全爆发了。
所以他决定自己动手,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给妈妈报仇,张扣扣的报复可不是一时冲动,他早就计划好了。
复仇的火焰在张扣扣心中熊熊燃烧,他早早买好刀,开启了漫长的等待,他还仔细观察了王家人的行踪,他选在王家人祭祖回家的路上动手,这样既能报仇,又能不伤到其他人。
大年初三的血案
大年初三,本应该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团聚的日子,可谁能想到,这一天却成了张扣扣复仇的日子,那天下午,王家人祭祖回来,张扣扣突然从一旁冲了出来,拿着刀就朝着王正军刺去。
王正军被刺倒后,张扣扣又把王校军也给刺伤了,王自新老人听到外面有动静,就出门查看,结果也没能逃过一劫,被张扣扣杀害。
张扣扣回到王家,径直走向王校军的汽车,他的双眼燃烧着复仇的火焰,点燃汽车的那一刻,大火冲天而起,炽热的火光映亮了他的面容,那是一张被愤怒和仇恨填满的脸,22 年积攒的所有怨气,都在这火光中尽情释放 。
张扣扣做完那些事儿后,压根儿没想着逃跑,直接就去派出所投案了,他肯定早就料到会是这么个结局,也做好了接受惩罚的准备,也可能他觉得只有自首,自己这颗被仇恨折磨多年的心,才能真正放下得到解脱。
这案子刚一曝光,网上就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讨论张扣扣的事儿,不少人可怜他,觉得他是为了给妈妈报仇才走上这条路,心里肯定憋了好多委屈和无奈,也是个苦命人。
还是有不少人指责他,觉得他做事不考虑后果,不遵守法律规定,用这么偏激的方式,不但没解决问题,还让社会矛盾变得更严重了。
法庭上,控方和辩方吵得面红耳赤,控方态度强硬,一口咬定张扣扣故意杀人,手段极其残忍,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必须得让他接受法律最严厉的惩罚,一点都不能姑息。
辩方律师为了给张扣扣争取从轻发落,开始讲他的成长过程、当时的心理状态,还特意提到他自首的事,与此同时,张扣扣也在法庭上,为自己进行辩解,希望能得到公正的审判 。
他流着泪,详细地讲述了母亲当年遇害的整个过程,这些年他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怨恨之中,实在是煎熬,他承认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可他强调自己这么做,就是为了给母亲讨回一个公道。
最终,张扣扣因为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这个判决维护了法律的威严,也体现了司法的公正,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判决。
一部分人觉得,杀人就得偿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但还有一部分人很同情张扣扣的遭遇,他们觉得张扣扣是被社会的不公逼到了绝境,才会走上这条绝路。
没有赢家
王家的幸存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非常感慨地说:“这事儿没一个人能说是赢家” ,这句话真的说到点子上了,一下就把这起案件的本质给点明了。
张扣扣为了报仇,虽然宣泄了自己积压多年的怨恨,但他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王家这边失去了亲人,同样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张扣扣的案子是一个让人无比痛心的悲剧,它在社会上留下了一道很难愈合的伤口,从这个案子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有善良也有邪恶,看到了情感的亲疏,也看到了理智和冲动的激烈较量。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受到伤害时,该如何直面曾经的伤痛,怎样才能释怀心中的怨恨,在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又该以怎样的正确方式去追求公平和正义 ?
这个案子也反映出我们农村在处理纠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是当时村委会能早点插手,把张家和王家的矛盾及时解决,这场悲剧说不定就能避免。
从社会心理调适方面来看,张扣扣之所以会采取复仇这种极端行为,是因为他长期心理压抑,仇恨越积越深,要是社会能多给他一些心理上的帮助,说不定就能帮他走出困境,这场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张扣扣案就像一个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基层社会的治理,把矛盾调解机制完善起来,要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一定要大力强化社会心理疏导工作,只要有社会矛盾,就得迅速化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相同的悲剧再次上演,从而打造出一个更和谐、更公平的社会环境 。
参考资料
新华网——法学专家谈张扣扣案:“私力救济”切不可超越法律规定范围
新京报:“点赞”杀人嫌疑犯混淆了基本是非观
红星新闻:张扣扣被执行死刑 王家老二:这事没有赢家,只有悲哀和警醒
海峡网:张扣扣被执行死刑最新消息!战友眼中的张扣扣,张扣扣杀人案始末回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