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红楼梦》上映一天就被判死刑,网友给出的评论太解气了

水仙凌波开 2025-02-11 19:24:40

一、选角之殇:形象与理解的错位

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基石,无疑是演员对角色精准且深刻的诠释。电影《红楼梦》在选角环节,虽看似下足功夫,实则问题频出。

先说林黛玉一角,由新生代小花张淼怡饰演。张淼怡在网剧领域已初露锋芒,在《当我飞奔向你》里塑造的女主苏在在,凭借阳光开朗的性格、灵动讨喜的人设,收获了一波粉丝,演技也称得上中规中矩。但当她踏入《红楼梦》的世界,挑战林黛玉这一经典角色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林黛玉,原著中那惊艳众人、貌若天仙的女子,在众多美人里亦是风姿绰约、独树一帜。反观张淼怡,模样固然清纯可人,却缺失了那份能从人群中一眼万年的倾城之姿。更关键的是,对角色内核的把握出现了严重偏差。陈晓旭曾精妙解读,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仅是表象,其眼底心底是对万物的悲悯深情,故而才有那凄美动人的葬花之举。可张淼怡受访时,竟称林黛玉意在突破传统、离经叛道,这般理解,仿若与原著作者曹雪芹背道而驰,如此一来,角色演绎自然空洞,难以触碰到观众内心深处对黛玉的固有印象。

再看贾宝玉,青年演员边程挑起大梁。他在古装剧《清平乐》中演绎徽柔公主侍从梁怀吉时,也曾圈粉无数,可却因一次直播口误,亲手拆解了观众热捧的 CP,形象大打折扣。此次出演贾宝玉,演技虽勉强及格,却难挽路人缘下滑的颓势。对比 87 版中欧阳奋强塑造的贾宝玉,那灵动鲜活、深入骨髓的演绎,让新版贾宝玉的呈现相形见绌。观众怀揣着对经典贾宝玉形象的怀念与更高期许走进影院,看到的却是这般略带遗憾的诠释,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二、剧情改编:迷失在创新的迷宫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巍峨丰碑,《红楼梦》以其深邃复杂的家族兴衰、人性纠葛闻名于世。电影欲在短短不到三小时内,将这鸿篇巨制完整呈现,本就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以往诸多翻拍版本,大多明智地选择以贾家家族兴衰为叙事主轴,徐徐展开这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然而,此次电影版却另辟蹊径,将谋夺林家财产作为核心线索,硬生生把一部千古奇书扭转成了 “谍战片” 画风。开篇便抛出王熙凤为谋取林家财富,精心布局,让林宝玉与贾宝玉在懵懂间错以为是爱情降临,最后却瞒天过海为宝玉迎娶薛宝钗,落得个劳燕分飞的悲剧结局。这般大胆改编,既脱离了原著的精神根基,又让熟悉原著脉络的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仿若误入陌生的剧情丛林。

在经典场景重现上,更是槽点满满。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原著里那身形佝偻、面容沧桑、矮小瘦弱的老妪形象深入人心。但影片中的刘姥姥,却是脸色红润、体态丰腴,活脱脱一副富态模样,与观众脑海中既定的形象大相径庭,仿若来自两个不同的时空。

更令人瞠目的是影片的尺度把控。秦可卿出场之际,一袭近乎透明的白纱遮身,却形同虚设,不仅未掩其婀娜身姿,那眼神还透着撩人之态,仿若青楼女子招揽恩客,哪里还有原著中媚而不俗、风姿绰约的半点影子。这香艳至极的画面,竟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原著对此仅是寥寥数笔带过,电影却大肆渲染,无疑是为博眼球、赚流量,全然不顾名著的庄重典雅。还有薛宝钗,原著中恪守礼教、端庄自持的她,竟在影片中有全裸出镜沐浴的戏份,这与她的人设严重相悖,惊掉观众下巴的同时,也让影片格调骤降,沦为低俗之作。

三、创作态度:从台前到幕后的迷失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台前演员的倾心付出与幕后团队的精心打磨,而电影《红楼梦》却在这两方面都暴露出问题。

导演胡玫,曾凭借《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佳作在影视界声名赫赫,有着深厚的执导功底。此次操刀《红楼梦》,想必也是满怀壮志。她声称对演员们做过功课辅导,选角更是层层筛选。可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发布会上,薛宝钗扮演者透露,自己虽将剧本研读数十遍,导演也请了礼仪老师指导,可言语间对角色的理解却浮于表面,称宝钗是个可怜之人,仅与之共情,却忽略了宝钗身为世家贵女,胸怀家族大义,以柔弱之躯撑起家族未来的坚韧气魄。

王夫人的扮演者杨童舒,本应深入挖掘角色复杂多面的性格,展现出一个在封建家族漩涡中心挣扎的女性形象。然而,她接拍的初衷竟是为展示个人美貌,这般本末倒置,使得角色塑造流于肤浅,沦为单一的 “反派” 脸谱。

影片筹备多年,压箱底 6 年才亮相荧幕,本应是精心雕琢后的惊世之作。可从预告释出的那一刻起,就被网友的吐槽声淹没。上映后,票房与口碑的双双溃败更是将问题暴露无遗。导演胡玫似乎也预见了这场风暴,电影 16 号刚上映,她 17 号便匆匆买好机票,远走他国,这般举动,像是对作品信心全无的仓皇出逃,也让观众对影片背后的创作态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电影《红楼梦》的此番遭遇,为影视界敲响了警钟。名著改编绝非易事,既要有对原著的敬畏之心,精准把握其精髓;又要有创新的巧思,以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唯有如此,才能让经典在新时代的荧幕上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非沦为一场闹剧,徒留遗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