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赴盂兰,香烛冥钱遍岸滩。
袅袅青烟天接地,人间老少盼平安。
农历七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元节;一个“缅怀先祖,珍惜当下”的特殊传统节日。
一年年的轮回、一代代的传承。
这一天,我们与先祖对话,感念终生难忘的哺育之恩,重温血溶于水的凝重情感;也勾起了我们对已逝亲人的追思……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祷逝者长眠阙。
中元节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就这样每年到了这一天,它成为了一个秋尝祭祖,又表达着祈祷祝福的华夏传统节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其中中元节,也叫盂兰节,民间更多称为鬼节或七月半。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
“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最适合祭祀亡灵。
又有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又称为鬼节。
而人鬼之别又在于:人为阳,鬼为阴;所以人死后的鬼魂会沉沦在神秘幽黑的水下。
因此每年七月半,生者都会亲手扎上一朵五彩莲花灯,放入河水中随波逐流。
传统民俗:古人怎么过“鬼节”?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6、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文人笔下的中元节盛况学者夏仁虎先生写过一组题为“旧京秋词”的诗,其中一首写莲花灯:“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稿,明日凭扔乐此宵。”
诗后说明:“中元夕,里巷小儿结队,持莲灯以嬉。齐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描绘的正是我们当年过节的情景。
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特别描绘了中元节的蒿子灯,“青光荧荧,若磷火然。《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檐下,垂花门边,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电灯照耀下,光同白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荷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
邓先生又怅然写道:“在北京玩过莲花灯的人,如果客居异地,逢上这样的节令,哪能不思念这轻盈、美丽、朦胧的莲花灯呢?……有一年初秋在京,凉得很早,匆匆数日,已过了中元节,不禁想起幼年玩莲花灯的事来,便写了一首小词《念奴娇》云:新凉数日,又匆匆过了,中元佳节。檐下清阴清几许,树上月华迟发,院落居邻,绳床小坐,意趣何幽绝。渐忘漏永,似疑鸳瓦霜泼。
俞平伯先生对旧京中元节也留下了文字:“中元节夜之莲灯不论制作精粗,次日必须扔去,云留则不吉。……若彼时东安市场等处出售之莲花灯,则五彩斑斓,玲珑精巧,下垂流苏,其价有甚穹者,亦只供一夕之玩耳,亦旧俗侈糜之一也。”
俞先生又引清朝诗人查初白的诗“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荷叶价高以比洛阳纸贵,彼时九城光景之盛可知矣!”
文人笔下的中元节,很好表达普渡亡者,给他们照亮回家的路。
在那萤萤闪闪的光芒里,我们始终相信他们并非真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地方开始下一个旅程了,而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一世未完的旅程。
一年一年的中元;一岁一岁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追思。
虽然人生欢聚难得,离别常有,但是希望当人离开这个世界,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永生;没有痛苦、没有病魔,没有世间生死轮回。
而活在当下的我们,要知道生命何其短暂,有生之年应该好好珍惜。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中元节文明祭祀,这两种方式供你选择一、网络祭祀
采取网络祭祀、网络追思等绿色祭祀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也可以在网上给亲人建一个纪念馆进行网上缅怀,把亲人的相片,脑海中的记忆记录在纪念馆中,既可以在线上悼念,又可以保存在云端供后人缅怀,让生命故事得已传承,这也是对逝者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缅怀方式。
如何进行网上祭奠,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其实流程很简单,1分钟就可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以心纪奠网上祭奠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逝者姓名,创建人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免费建纪念馆按钮即可完成建馆,最后保存好建馆二维码。
2、a、方法一:点微信右上角+号打开扫一扫,选择图片扫码,选中第一步保存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纪念馆。具体参考如下图:
b、方法二:或者点微信右上角+号选添加朋友,选公众号,在搜索框中输入“心纪奠”公众号,点击心纪奠关注,在底部输入框中输入逝者名字或手机号领取纪念馆即可。具体参考如下图:
3、进入纪念馆后,可以上传逝者相片,视频,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如冥币、香箔,蜡烛、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祈福。
二、用新型祭祀品
可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替换蜡烛、纸钱。不管是清明节还是中元节,祭祀的目的都是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缅怀先人,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可使用新型祭祀物品开展祭祀。一方面既遵循民俗,通过节日祭奠了先人,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资源、维护了环境,杜绝了火患,低碳环保,爱护家园。
传统方式祭祖,这些消防安全知识必须要谨守相信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那么,下面这些消防安全提示你必须要关注:
在山上祭扫时,严禁动用明火、吸烟、烧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不要在小区内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电线、汽车旁、化粪池边、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烧香纸,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炸。
祭扫如需点烛、烧纸、点香、燃放鞭炮,请清理周围可燃物,并进行现场守护,待火完全熄灭方可离开,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
大风天请避免点烛、燃香、烧纸和燃放爆竹。
祭扫活动中,严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