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新四军战士被捕,伪军队长悄悄对他说:我跟他们不一样

张郃历史文化 2024-11-05 03:31:53

黎明时分的阜宁城门外,一个补锅匠正在吆喝着"补锅喽"。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补锅匠,竟是一名新四军侦查员。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被伪军识破身份,被捕入狱时,一场出人意料的转机正在悄然发生。当伪军队长在深夜悄悄来到他的牢房,说出"我跟他们不一样"这句话时,这位新四军战士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这个发生在1943年的真实故事,又将如何改变两个看似对立阵营中人的人生?

一、潜伏任务

1943年春,苏北平原的清晨还带着些许寒意。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团的侦查员朱道兰,正背着一个破旧的箩筐,在乡间小道上匆匆赶路。箩筐里装着几把锤子、铁钳和补锅用的铜片,这是他精心准备的补锅匠行头。

此次任务,是团部交给朱道兰的一项特殊侦查任务。日军在阜宁地区频繁调动,新四军指挥部急需掌握敌情。朱道兰被选中执行这项任务,不仅因为他在侦查工作中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他有着独特的优势。

原来,朱道兰的父亲就是一名走村串户的补锅匠。从小跟着父亲学手艺的他,不仅掌握了一身的补锅手艺,更熟悉补锅匠这一行的一举一动。比如补锅匠走路时特有的步伐,挑担子时独特的身形,甚至说话时那种带着江北口音的吆喝声,都被他模仿得惟妙惟肖。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朱道兰提前半个月就开始了准备。他特意穿上了一件打着补丁的蓝布短褂,脚上蹬着一双已经磨破的草鞋。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补锅匠,他还特意把脸和手臂晒得黝黑,让皮肤上沾满尘土。

任务的关键不仅在于打探阜宁城内的日伪军部署,更要摸清楚城内各个据点的换防情况。这些情报对于新四军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至关重要。朱道兰深知,一个补锅匠要是过分打听军事消息,必然会引起敌人怀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专门找那些伪军和日本兵住的地方修补炊具。

这天一大早,朱道兰就出发了。他选择了一条人流较多的小路,打算先在城外的村庄转一圈,等熟悉了当地情况再进城。一路上,他装作若无其事地打量着路边的情况,实则在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沿途的岗哨部署。

为了让自己的身份更加可信,朱道兰还特意在路过的几个村子里接了些零活。他一边干活一边和村民拉家常,看似随意地打听着城里的情况。村民们都把他当成了一个普通的补锅匠,纷纷向他诉说着生活的不易。

就这样,朱道兰在城外的几个村庄转了大半天,不仅摸清了城外的日伪军部署情况,还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眼看太阳渐渐升高,进城的人流开始增多,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该是进城的时候了。

二、意外暴露

阜宁城南门外的石板路上,朱道兰混在进城的人群中缓缓前行。城门口站岗的是两名伪军,正对进城的百姓挨个盘查。这种检查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人们排着队,默默等待着检查。

轮到朱道兰时,他不慌不忙地放下担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破旧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是他提前准备好的,上面盖着附近乡镇的印章。伪军随意扫了一眼通行证,又翻看了下箩筐里的工具,便准备放行。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另一名伪军突然叫住了他。这名伪军名叫朱小锅,是附近如来庵村的人。他仔细打量着朱道兰的脸,突然想起在半个月前,曾在舅舅家见过这个人。当时这个"补锅匠"正在村里打探消息,而恰巧那几天新四军在附近活动频繁。

朱小锅立即示意同伴端起枪,大声喝道:"你是新四军的人吧!我在如来庵见过你!"此话一出,周围的百姓纷纷后退,场面一时混乱。朱道兰见身份已暴露,立即丢下担子准备突围,但还是被早有防备的伪军制服。

两名伪军用绳子将朱道兰绑住,开始商量如何处置这个"大功劳"。朱小锅提议直接将人送到日军司令部,这样既可以立功,又能得到赏钱。正当他们准备行动时,从城里出来两名伪军,说是奉队长之命来接人。

这两名伪军自称是队长朱乃仁派来的,要求朱小锅和同伴立即回到岗位,以防新四军的其他人混入城内。朱小锅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服从命令,将人交给了这两名伪军。

押解的路上,朱道兰被带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这条巷子两边都是低矮的民房,路面上铺着青石板,每走一步都能听到靴子与石板碰撞的声音。巷子里几乎看不到行人,只有墙角处零星几只野猫在翻找食物。

伪军押着朱道兰七拐八拐,最终来到了一处院落。这里是伪军的一个据点,院子里种着几棵老槐树,树下放着几张方桌,几名伪军正在那里打牌。看到押解人员到来,他们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打他们的牌。

朱道兰被带进了院子后面的一间柴房。这间柴房外表看起来破旧不堪,墙面上的泥皮都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红砖。房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上面还有一个铁栓。伪军将朱道兰推进柴房,用铁栓从外面锁上了门。

这时已经是下午,阳光从柴房顶部的缝隙中斜射进来,在地上留下一道道光痕。柴房里堆满了干柴,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气味。朱道兰被绑在一根柱子上,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审讯。

三、伪军内部

伪军队长朱乃仁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摆着一份刚送来的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关于在城门口抓获一名新四军侦查员的消息。窗外,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整个天际,映照在他那件已经褪色的军服上。

朱乃仁原本是阜宁当地的一名小商贩,1938年日军占领阜宁后,被迫加入了伪军。这五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太多日军的暴行。去年冬天,日军在附近的一个村庄实施了"清乡"行动,烧毁了整个村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当时朱乃仁奉命配合行动,但他暗中放走了几户藏在地窖里的村民。

在伪军队伍中,像朱乃仁这样对日军心存抵触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是被胁迫加入的地主,有的是为了保护家人而不得不当伪军的农民,还有一些是在日军进攻时投降的国民党军官。这些人表面上服从日军的命令,实际上一直在寻找机会与抗日力量取得联系。

朱乃仁手下有一个叫张守信的副官,是他的心腹。张守信的哥哥就在新四军服役,但这个秘密只有朱乃仁知道。通过张守信,朱乃仁已经秘密向新四军提供了几次重要情报,包括日军的调动计划和武器储备情况。

就在上个月,日军在阜宁增设了两个据点,还在城南修建了一座弹药库。这些新的部署让朱乃仁意识到,日军可能在准备对苏北地区的新四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他正愁找不到机会把这个消息传出去,没想到现在却抓到了一名新四军的侦查员。

朱乃仁叫来张守信,仔细询问了朱道兰被捕的经过。得知朱道兰是在城门口被认出身份后,朱乃仁立即派人将消息封锁,避免走漏到日军那里。同时,他让张守信暗中调查朱道兰的具体身份和任务。

傍晚时分,张守信带回了调查结果。朱道兰确实是新四军三师八旅的一名侦查员,此次潜入阜宁是为了打探日军的部署情况。这个发现让朱乃仁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既可以借此建立与新四军的直接联系,又能传递出日军的最新动向。

当夜,朱乃仁在办公室里写了一份详细的情报,包括日军新设据点的位置、兵力部署,以及他们正在秘密修建的地下工事。这些都是日军严格保密的军事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写完后,他将纸条折叠得很小,放进了上衣口袋。

城里的钟楼敲响了十下,朱乃仁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他必须等到深夜,等所有人都入睡后,才能去见那位被关押的新四军战士。在此之前,他还要先确认今晚负责值班的都是可靠的自己人。

四、深夜密谈

子夜时分,阜宁城内一片寂静。朱乃仁带着张守信,提着一盏马灯,向关押朱道兰的柴房走去。月光下,两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院子里格外清晰。值夜的伪军见是队长来了,立即让开路,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柴房的门被打开时,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响声。朱道兰还被绑在柱子上,马灯的光照亮了他满是尘土的脸。朱乃仁示意张守信守在门外,自己则走进柴房,放下马灯,蹲在朱道兰面前。

"我跟他们不一样。"朱乃仁压低声音说出这句话,随后从怀中掏出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这是日军最近的部署情况,你带回去给上级看。"朱道兰没有说话,只是盯着朱乃仁的脸,试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什么。

朱乃仁接着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说到1938年日军占领阜宁时的情景,说到自己如何被迫加入伪军,又说到这些年来暗中帮助过的抗日志士。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他还提到了去年冬天"清乡"时放走村民的事。

说话间,张守信突然从门外进来,低声报告说日军的巡逻队正往这边来。朱乃仁立即起身,将纸条塞进朱道兰的衣袋,快速地解开了绑着他的绳子。朱道兰活动了一下已经发麻的手脚,跟着朱乃仁来到门口。

院子里传来了日军皮靴踏在石板上的声音。朱乃仁拉着朱道兰躲到了柴房后面的一处暗角。这里堆着许多杂物,正好可以遮住他们的身影。张守信则装作例行检查,迎向了巡逻的日军。

日军巡逻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队长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了几个问题,张守信装作听不太懂的样子,结结巴巴地回答。等到巡逻队走远了,朱乃仁才带着朱道兰从暗处出来。

时间已经不早了,朱乃仁知道必须尽快把朱道兰送出城。他让张守信去准备了一身伪军的制服,又找来一份通行证。这份通行证是他特意仿照日军的格式制作的,上面盖着伪军部队的印章。

朱乃仁交代朱道兰,让他穿上伪军制服,装作夜间值勤的士兵。他们商量好了路线,准备从城西的一处偏僻城门出城。这个城门平时很少有人来往,守卫也比较松懈。

临走前,朱乃仁又给朱道兰画了一张简易的地图,标注了城内日军哨卡的位置和巡逻路线。他特别叮嘱,出城后要避开日军新设的两个据点,那里的守备力量最近加强了。朱道兰把这些信息都牢牢记在脑中,准备连夜赶回部队。

张守信送朱道兰到了城门附近就回来了,以免引起守卫的怀疑。朱道兰整了整身上的伪军制服,装作例行巡查的样子,大步走向城门。守门的士兵看了看他的通行证,挥手让他通过。就这样,朱道兰顺利地走出了阜宁城。

五、后续行动

朱道兰成功脱险的第三天,新四军三师八旅参谋部收到了一份详细的情报。这份情报不仅包含了日军在阜宁的最新部署,还附带了一张详细的防御工事布局图。情报显示,日军正在城南秘密修建地下弹药库,预计一个月内完工。

八旅旅长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与会的军事主官们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如果能够摧毁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弹药库,将会严重打击日军在苏北地区的军事补给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阜宁城内发现了一个可靠的情报来源。

经过研究,八旅决定派出一个小分队潜入阜宁城,与朱乃仁建立固定的联络渠道。这个任务交给了曾在城内活动过的李铮。李铮是八旅情报科的老人,在阜宁有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

1944年1月15日,李铮化装成商人,带着两名手下进入阜宁城。他们在城内租了一间杂货铺,开始了长期的情报工作。通过事先约定的暗号,李铮很快就和朱乃仁取得了联系。

朱乃仁这边也没闲着。他以训练为名,将一些可靠的伪军调到了重要岗位上。这些人大多是被迫参军的农民,对日军早有不满。在朱乃仁的安排下,这些伪军开始有意疏忽职守,为新四军的行动创造条件。

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阜宁城南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日军正在修建的弹药库被新四军的突击队炸毁。爆炸发生时,负责警戒的伪军"恰巧"都去了其他地方。等日军赶到现场时,突击队已经安全撤离。

这次行动给了日军当头一棒。他们开始严查阜宁城内的可疑分子,加强了对伪军的管控。但在朱乃仁的策划下,一份伪造的调查报告将嫌疑都引向了几个已经逃走的商人。

春去秋来,朱乃仁和新四军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报传递网络。有时是通过李铮的杂货铺,有时是借助来往的商贩,情报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新四军手中。

到了1944年底,仅阜宁一地,日军就在新四军的突袭中损失了两个据点,一个军需仓库,还有多处防御工事。这些行动无一不是建立在朱乃仁提供的情报基础上。而在日军的多次调查中,他们始终没有发现这位伪军队长的真实身份。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当新四军进驻阜宁时,朱乃仁带领整个伪军部队投诚。他将自己保存的大量情报资料和往来文件全部上交,这些都成为了记录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