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末的倒春寒里,甘肃省平凉市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激起千层浪——崇信县原政法委书记梁济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这位还有三年就将退休的副县级干部,在距离颐养天年一步之遥时跌落,其三十五载仕途轨迹恰似一部基层干部的警示录。

黄土坡上的初心印记
梁济洲出生于1968年3月,民族,汉族,甘肃崇信人,大学本科学历。1990年踏入工作岗位,在1993年11月入了党,九十年代的基层历练锻造出梁济洲的"铁脚板"功夫。1995年调任县委办公室时,他整理的会议纪要能精确到每位发言者的方言用词,这种近乎执拗的严谨让其在1998年进入组织部门。那些年他踏遍全县87个行政村,笔记本里记满党员干部的"民生账":张家窑村支书帮五保户修葺危房的事迹,李沟乡会计连续三年春节值守的细节,都化作他考核干部的重要注脚。


权柄渐重的微妙嬗变
世纪之交的干部年轻化浪潮中,梁济洲迎来关键转折。2001年出任县纪委副书记时,他主导查办的农机补贴案追回二十万元损失,涉案乡长在谈话室痛哭流涕的场景,曾让他整夜难眠。彼时他办公室挂着"清正在德"的条幅,文件柜里整齐码放着《纪检监察案例汇编》,每本案卷都贴着彩色便签备注要点。


主政锦屏镇的六年,是梁济洲仕途的"黄金时代"。2005年暴雨冲毁通村公路,他带着干部在泥浆里扛沙袋的身影被村民拍成照片,至今仍挂在镇政府荣誉墙上。每次召开大会小会参会人员都会往那墙壁上留神观看。但也是在这期间,某次协调煤矿纠纷时,企业老板"无意"落下的两瓶茅台,开启了他价值观的微妙偏移。据当年司机回忆,梁书记开始抱怨"乡镇干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办公室里的理论读物逐渐被《官场哲学》替代。

迷失在权力深水区
2011年执掌政法系统后,梁济洲的蜕变进入加速期。曾经能准确背出全县科级干部家庭情况的他,开始习惯在酒桌上听老板们称兄道弟。某次政法系统大会上,他脱稿大谈"领导干部要学会整合资源",这个细节被敏锐的老同事记入日记:那个在会上痛斥形式主义的梁书记,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知情人士透露,其违纪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临近退休的五年。彼时他以"发挥余热"为由频繁出席企业活动,微信通讯录里企业老板占比超过60%,办公室书柜中的法律典籍蒙上灰尘,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精美的礼品盒。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21年转任非领导职务后,他牵头编撰的《政法干部廉政手册》尚未付梓,自己却成了反面教材。

悬崖边的镜鉴启示
在平凉市廉政教育基地的警示墙上,梁济洲的案例被标注为"59岁现象"典型。他的人生抛物线印证着:权力的腐蚀往往始于细微处的妥协。从收受土特产到干预司法,从违规宴请到权钱交易,每个"小问题"都像白袍上的墨点,终将浸染整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