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为啥有北方同行羡慕的战绩?因为一人多马这事真不简单

朱小鹿 2022-08-01 17:22:02

蒙古骑兵打出了中国北方民族最强的战绩,这份战绩的背后就是蒙古人独有的一人多马和吊马法策略。这一整套策略并不简单,可以说超越了中国所有北方民族骑兵,也胜过了欧洲骑士。

很多网友因为欧洲骑士的缘故,认为一人多马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这可是不对的。汉朝、唐朝的骑兵都是典型的一人双马,“马料,一人二匹”,真没有一人多马的条件。这还只是汉唐北方边防军的理想情况,在西南等地汉唐骑兵也做不到一人双马。

传统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全部达到蒙古骑兵的标准,比如著名的匈奴骑兵,他们的作战标准是每次出征时一般至少带着两匹马,轮流骑乘。匈奴骑兵还没有马镫,御马工具只有马鞍、马笼头、马衔。匈奴骑兵的马鞍技术也落后于汉朝骑兵,没有汉军使用的高桥马鞍。

在匈奴人之后崛起的鲜卑人,战马数量更多,还广泛使用了马镫和具装骑兵技术,是超过匈奴人的强者,也具有一人多骑的条件。但鲜卑人和随后兴起的突厥人一样缺乏蒙古人的吊马技术,战绩自然也比不上蒙古人。草原民族甚至有薛延陀这样的另类,唐朝初年兴起的薛延陀虽然是马上民族,他们对抗突厥人战术却是步兵为主力,骑兵为辅助。

两宋时期中国北方兴起的契丹、女真、党项骑兵在马匹配置上也不如蒙古人,活动范围自然也都少得多。契丹骑兵是典型的一人三马,“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疋,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但契丹人缺乏个头大的战马,在冲击能力上不如死对头女真骑兵。

女真骑兵的女真战马个头大,冲击力强,但女真人不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兵配置是一人双马,“居常以两骑自随,战骑则闲牵之”。党项人也有北宋、辽国眼中的顶级战马单项马,党项骑兵的马匹配置是“正军给长生马、驼各一”,一人一马一骆驼。

宋朝以后明显超过一人双马配置的骑兵除了蒙古人,也就是清军西征准噶尔的部队。清军远征准噶尔时也是八旗军的常态是1人3马,个别时候有一人4马的情况。

蒙古骑兵个人马匹多,“凡出师,人有数马,日轮一骑乘之”,“人骑一马又有五六匹或三四匹马自随”。但欧洲骑士的马匹数量也不少,典型的欧洲骑士至少要包括一匹冲锋作战的战马,一匹速度快的骑乘、打猎马,一匹驮物资的驮马。但欧洲骑士和上面提到的游牧民族一样没有蒙古人的吊马训练法,只依靠驮马和骑乘马前进,在长距离行军上远远落后于蒙古人。蒙古吊马法就是以25天对多匹马进行为一个周期进行排汗、长途奔跑训练,要保证多匹马在25天的周期内进行慢跑、奔跑、吊汗、长距离奔跑等训练,到达作战区域后,蒙古骑兵会轮流使用多匹达到最佳状态的马匹,这样才有了蒙古西征时前所未有的战场高速。而在行军状态时,蒙古骑兵的速度并不快。

蒙古的马匹也不仅仅都是蒙古马,蒙古大军会搜罗沿途他们遇到的所有优质战马。在中原,蒙古人建立了国营牧场,饲养了大批汉地马匹,还会对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党项人并没有被杀光)、汉人进行括马;在中亚和中东,游牧部落和绿洲城市都有上供马匹的义务。因为搜刮得力,蒙古最精锐的怯薛军已经普遍使用了中亚的高头大马。

蒙古人集中了整个欧亚大陆农耕和游牧地带的马匹精华,又有吊马的法门,他们自然打出了最好的战绩。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