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克龙提议"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时,笔者仿佛看见拿破仑的幽灵在爱丽舍宫游荡。这位法国总统怕是忘了,1812年俄国严冬如何吞噬了法兰西铁骑,而今天的普京早已在边境部署了比西伯利亚寒流更刺骨的"伊斯坎德尔"导弹集群。
马克龙的"政治豪赌"输光底裤
法国总统这招"维和部队"的提议,堪称当代政治行为艺术的巅峰。明知普京划下"外国军队入境即开战"的红线,偏要玩火试探,像极了赌桌上All in的赌徒。笔者在巴黎的朋友透露,爱丽舍宫内部对此分歧严重——国防部长担心引火烧身,外交部长却幻想借此重振欧盟雄风。
最讽刺的是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反应,先是表态"不排除派兵可能",三天后又改口"不会直接参战"。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派,活脱脱二战时意大利的翻版。欧洲政客们似乎忘了,乌克兰不是科索沃,普京也不是米洛舍维奇!
泽连斯基的"核捆绑"疯狂计划
基辅当局近日放风要"炸毁15座核电站",这操作让笔者寒毛直竖。扎波罗热核电站去年遭袭7次,冷却塔上的弹孔像恶魔的眼睛。若真引爆核设施,放射性尘埃三天飘到柏林,两周笼罩巴黎,欧洲将重现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噩梦。
某不愿具名的欧盟官员倒苦水:"我们现在每天接到乌克兰的勒索电话,要么给钱给武器,要么同归于尽。"这哪是盟友?分明是绑着炸药包的人肉炸弹!更可怕的是,乌军部分极端分子已开始研究核电站操作手册,准备把反应堆变成"脏弹"。
欧洲的"慢性自杀"何时休?
看着德国批准20亿欧元新军援,笔者想起《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贪婪的老太婆最终变回破木盆。朔尔茨以为送坦克能换来安全,实则是在给乌克兰这头巨兽投喂活人。柏林街头的反战老人举着标语:"我们不要为基辅的疯狂买单!"
马克龙现在的处境,像极了给吸血鬼献血的医生。法国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炮弹,自家军队却因装备老旧被戏称"博物馆部队"。巴黎某智库专家苦笑:"我们正在用路易十四时期的战略思维,应对21世纪的混合战争。"
美国的"金蝉脱壳"与欧洲的"替死鬼"命运
五角大楼对乌军援骤降的消息传来时,基辅某高官怒摔茶杯:"美国人把我们当卫生纸,用完就扔!"这话虽糙但理不糙。特朗普政府一边削减600亿援助,一边逼乌克兰签署"美版马歇尔计划"——实质是让美国资本控制乌能源矿产。
最绝的是白宫最新声明:"支持乌克兰人民的选择"。翻译过来就是:泽连斯基政府死活我们不管,但黑土地下的锂矿必须姓美!这种吃干抹净的做派,连当年殖民非洲的比利时国王都要竖起大拇指。
第聂伯河畔的生死赌局
俄军近日在库尔斯克势如破竹,乌军所谓的"春季反攻"成了国际笑柄。某俄军指挥官炫耀:"我们现在的推进速度,比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还快!"而泽连斯基还在基辅地堡里录制视频,背景里的乌克兰地图日渐缩水,像被虫蛀的枯叶。
笔者在顿巴斯见过最魔幻的场景:俄军战壕飘出乌克兰民谣,乌军士兵用伏特加换俄军香烟。这些斯拉夫兄弟本不该兵戎相见,却成了政客野心的祭品。当泽连斯基威胁要"摧毁欧洲"时,哈尔科夫的农民正在播种向日葵——这种植物既能榨油果腹,又能吸附辐射尘埃。
结语:政客的疯狂与文明的韧性
深夜的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依然灯火通明,官员们正在争论是否继续军援乌克兰。窗外的原子球塔在夜色中闪烁,这座象征和平利用核能的建筑,此刻却像悬在欧洲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笔者想起《三体》中的名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当欧洲政客们沉迷于地缘博弈的游戏时,第聂伯河的波涛正在冲刷战争的伤痕。或许只有等到放射性尘埃真的飘临巴黎,他们才会明白:陪葬乌克兰的从来不是欧洲,而是政客们的虚荣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