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于考公考编的故事,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绝非随性而为

多才又多艺 2024-04-27 06:12:39
今天有个同事说:现在考公考编竞争这么激烈,都要计划四五年完成。 这个同事进而分享了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两个孩子的考公考编之路,一个历经三年,一个历经五年,都是先打好基础,再向更高奋进。 考生A,本二财会专业毕业,大学期间就立下了考公考编的目标。第一年,考公考编均失利,没有上岸。就曲线救国,先找一个单位的劳务派遣工做,父母帮她准备信息:哪个单位要招劳务派遣工,哪个单位的事务性工作更少,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然后先倾力准备事业编的考试,第二年,考中了县直单位的事业编。第三年,就全力以赴考公,因为没有后顾之忧,特地报考了县直单位福利更好的公务员部门,没想到也一炮打响。 考生A的考公考编之路就是有计划地进行,不急功近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按照自己的步奏进行,真的让人羡慕。 考生B,本二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先是报名参加“三支一扶”的考核,顺利进入乡镇做好“三支一扶”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三支一扶”有很多考公考编优惠政策,比如可以报考专门岗位的公务员、事业编,报考事业编可以加分…… 在“三支一扶”期间,考生B接连考公考编都失利。两年期满考核合格后,考生B参加专门职位的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虽然有的可以进入面试,无奈因为笔试成绩比较低,在面试环节竞争不过,未能上岸。 连续报考直至第五年,考生B还是报考专门职位的岗位,毕竟这种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比较容易上岸。果不其然,考生B终于上岸了,他的坚持和规划都是正确的方向,所以,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父母喜极而泣,孩子的努力终于修成正果! 考公考编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没有上岸的考生也不一定非要在一个树上吊死,重新规划其他方向也是可以的。但有的考生和父母比较偏好考公考编,那么一次两次没有上岸,也不必灰心丧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好自己的定位,坚持就是胜利! #头条创作挑战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