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小米这家企业发展历程
•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初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2021年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
•2023年12月:首款车型SU7通过工信部申报
•2024年3月:SU7正式上市并启动交付
产品与交付数据
•量产车型:目前仅推出小米SU7纯电轿车(标准版/Pro版/Max版)
•订单情况:上市24小时订单达88,898台(企业公告数据)
•交付进度:截至2024年4月底累计交付10,000+台(小米集团Q1财报披露)
安全相关记录
已知测试事故:
2023年8月新疆路测时发生转向系统误触(工程师团队确认属软件调试问题)
2023年12月内蒙古冬季测试出现电池预热效率异常(已通过OTA升级解决)
用户交付后反馈:
部分车主反映车机系统偶发性卡顿(2024年4月推送V1.2版本修复)
个别车辆交付时存在漆面瑕疵(售后已启动免费修复服务)
相对来说,小米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雷总的行事风格还是贴近大众,用心在做产品,也自己亲自测试自己家车,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家。
昨天,雷军回应「SU7 车祸致 3 死」事故,称小米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来看看整个事件回顾!
雷军的公开声明、受难者家属的事件叙述、小米集团发言人的时间线通告与小米汽车的答网友问。
雷军已经公开回应:“小米不会回避任何问题,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所有数据全程可追溯。”这份声明中,三个关键点值得深思:
1️⃣数据透明化承诺:雷军强调车辆EDR(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完整上传云端,为事故鉴定提供技术保障,展现新能源车企的数字化责任担当。2️⃣应急响应机制:小米在24小时内启动三级响应,联合交通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成立专项组,体现头部企业的危机处理效率。3️⃣用户权益保障:官方同步开通24小时专属通道,承诺“不推诿、不设限”的售后原则,为智能汽车行业的服务标准树立新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暂未收录相关事故备案,业内人士提醒:“重大交通事故须以权威部门通报为准,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承担责任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更是赢得信任的终极考验。”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部分(数据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汽车投诉平台)